證券時報記者 胡飛軍
信托業又見股權轉讓,這次被轉讓的主角是行業排名靠后的華宸信托。
近日,證券時報·信托百佬匯記者獲悉,第二大股東大唐資本擬清倉所持華宸信托32.45%的股權,掛牌價6.33億元。
業內人士認為,近年來,華宸信托發展滯后,還暴露出內部員工詐騙的案件造成損失。作為財務投資的大唐資本,并沒有獲得豐厚投資回報,還面臨持續增資的壓力。
大唐資本欲離去
參股華宸信托4年多,第二大股東大唐資本最終選擇了離去。
“華宸信托近兩年業績行業墊底,大唐資本作為參股股東屬于財務性投資,投資回報不及預期,退出亦是情理之中。”一家信托公司研究員對記者表示。
大唐資本的轉讓公告顯示,此次股權受讓方條件為:依法設立并有效存續的企業法人,意向受讓方具有良好的財務狀況、支付能力及商業信用,且不接受聯合受讓。
上述研究員分析,由于接受華宸信托股權的股東沒有控股權,進入公司之后可能很難組織業務,改造公司,“預計想接手華宸信托股權的機構可能不多”。
對于此次大唐資本轉讓華宸信托股權事宜,華宸信托相關人士表示,暫時不方便回應。
引戰投仍杳無音訊
近年來,盡管信托行業發展較快,但是華宸信托無論是營業收入還是凈利潤,抑或信托管理規模,在業內排名都較靠后。
2016年,華宸信托營業收入9320萬元,凈利潤3687萬元,均居68家信托公司最后一位。
今年上半年,華宸信托營業收入0.31億元,凈利潤0.04億元,在目前銀行間市場已披露63家信托公司中排名最后。
截至2016年末,信托行業資產規模達20.22萬億元(平均每家約3000億元),同比增長24%。同期,華宸信托信托資產管理規模不升反降,僅為97億元,在68家信托公司中排名末位。
此外,華宸信托注冊資本僅為5.72億元,在68家信托公司中排名倒數第三,僅高于長城新盛信托(3億元)和中泰信托(5.17億元)。
實際上, 2015年4月,銀監會就下發《信托公司條例(征求意見稿)》規定,“信托公司注冊資本最低額為10億元或等值的可自由兌換貨幣,注冊資本為實繳貨幣資本。”因此,10億元注冊資本成為行業默認的監管底線,行業也由此掀起了此起彼伏的增資潮。
今年5月,華宸信托相關人士向記者透露,公司近年一直在做股權調整和增資擴股工作,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去年8月,內蒙古當地的上市公司北方稀土(19.05 +5.19%,診股)披露,擬接受華宸信托的投資入股邀請,出資不超過1億元。然而,時至今日,不管是北方稀土,還是其他機構,華宸信托引入戰略投資者的消息仍然杳無音訊。
記者還注意到,華宸信托董事長劉玉瀛和一位董事劉傳東以及三位副總經理,任職資格全部為“擬任”狀態,而劉玉瀛自2013年11月當選董事長后一直為“擬任”狀態,至今已近4年。
“監管部門也暫停了我公司高管人員的任職資格審批,導致部分高管人員未取得任職資格核準。”華宸信托相關人士表示,“隨著股權調整和增資擴股工作的完成,相關問題將得到解決。”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