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即將年滿89歲的“超人”李嘉誠向他的內部顧問團透露:他計劃明年之前辭去在長江和記實業主席一職,他的大兒子李澤鉅將是接班人。
“超人”年近九旬,盡管身體依然健碩但也確實到了退休之年。大家在關心李嘉誠先生健康狀態的同時,也關注著在李嘉誠在財富傳承方面所做的一些事情。當然,你會說李嘉誠的財富跟我們的沒有可比性,但我們要清楚的是家族信托這種工具的使用并不僅僅限于那些超級富豪。那家族信托為何會在資產傳承方面“持續風光”?嘉富誠基金董事長鄭錦橋這就為你揭秘。
家族信托真的有用嗎?
最近,我在貴州遇見了一個我的學員,她近期非常的苦惱。原因是她的女兒在澳洲求學時找了一個大她十多歲的男朋友,這位學員覺得女兒的男朋友是另有他圖并非與女兒真心相愛,于是她就想找到一個方法來保護自己的財產并咨詢我的建議。 我認為她的這種想法是正確的,一旦孩子的婚姻真的出現狀況,你的財產難免會受到波及,如果你采取了“保護”也就不會受到不必要的損失了。在了解到她的想法后,我們嘉富誠基金也是給到這位學員一個家族信托方案,幫助她解決遇到的問題。
中國的高凈值人群現在已經形成了158萬人的規模,但是大部分人還不具備使用工具保護自己財產的能力。比如我們上文提到的這位女士,如果她的家族信托使用的非常好,那就可以隔離她以及她女兒跟家族資產的所有權關系,可以通過控制權和收益權的方式來實現資產控制,由此也可以判定家族信托的巨大價值所在。
實際上,李嘉誠先生的信托計劃早在十幾年就已經開始了。之前不久,李嘉誠先生進行了一些國內與海外投資的騰挪,有人說李嘉誠這是要“逃離”大陸,但實際上這不是逃離,這只是“資本隨著收益走”鐵律的再現。如果說中國大陸還有更好的投資機會,那李嘉誠先生還是會在國內進行投資的。
在資產不斷增長的情況下,信托安排就顯得十分重要。李嘉誠先生也正是在不久前將71億長和股份轉為信托。到底是如何去轉成信托的呢?那就是在長河股份的上面再去設立信托結構。香港的報紙已經報道,長和系完成重組約一個月后,李嘉誠先生就在這個平臺上將私人財產逐步轉移到李嘉誠信托基金下面,這種轉移其實就是股權的轉移。過去這些股權都是李嘉誠私人去持有的,而現在則是李嘉誠家族的信托去持有。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的轉移方式,那就是李嘉誠依靠自己的“第三子”完成的,他的“第三子”就是慈善信托。慈善信托以信托的方式作結構,讓子女對慈善資產沒有繼承權。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內容就是講家族信托在富豪家庭中的作用。在當前的中國,超級富豪越來越多而且都面臨著獨生子女接班的問題,如果你的孩子不愿意傳承事業或者你擔心未來的女婿會有一些問題,那么你就要用到一些保護的工具。也有很多人來問我,嘉富誠基金的家族信托服務是什么樣的一個程序?直白的講,我們就是為家族保護資產的基礎上進行全球化的資產配置,從而獲得更好的收益!
家族信托的奧義
家族信托本身就是一種結構,這種結構的服務人是各類不同的信托公司,他們會收取一定的費用但是不會管理你的資產。如果你家族的資產是3000萬以上,那就可以做成家族的FOF,也就是基金中的基金。然后在FOF的上面再設立個家族信托,如果說你的關注點在家族收益上,那家族信托不一定會完全適合于你,但如果你關注在長遠發展和資產安全的角度上,那家族信托就非常合適了。
在家族的財富管理中資產保護、財富傳承、資產保值增值等方面缺一不可,但是現在仍然是很少人知道家族信托的概念。所以這也是我們為什么要借著李嘉誠的家族信托來給大家再一次普及家族信托的概念。其實在嘉富誠整個的服務當中家族信托也是最近這幾年剛剛開始的新項目,但是家族信托是我以及嘉富誠基金已經研究了許多年的課題。在2012年我本人就已經在北大開設了家族信托和家族財富管理的課程,十幾年前我本人以及我的同事在海外家族辦公室工作的時候就已經領略到了家族辦公室工作的一些內容。
那家族保險和家族信托又有什么區別呢?從表明上看,保險也是避稅避債避險的一個工具,是完全可以起到家族信托作用的。但是這種理解不夠準確,家族保險和家族信托確實存在著相似之處,但是保險實際上是“標準”的產品,它會有事前規定好的條款讓你去選擇。但是信托是完全根據你家族的情況去提供個性化的服務與方案,它是資產保護、財富傳承、資產保值增值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像BVI工具、保險工具以及投資移民基金還可以配合著家族信托一起使用。
我們現在講的信托是不同于信托產品的。信托產品相對而言是固定收益的,但信托結構是一種法律結構,在這個結構中,自然人、有限公司、有限合伙、資管計劃和信托都是可以成為投資主體。資管計劃和信托往往不能持有一個實業的股權,但是在未來它是可以的,比如家族信托通過信托法的不斷完善,信托將會越來越多的成為家族企業的所有人,這就與“超人”李嘉誠將他70億的長河企業股權過戶到他的家族信托異曲同工。總之,“超人”退休也再次印證了家族信托的重要,也是在提醒大家要用好這個工具!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