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業20年的公募基金經理,最終卻盯上收益僅7%的信托
昨天,去拜訪一個朋友,他曾是國內一家公募基金的基金經理,作為一個有著20多年金融經驗的從業者,他見證了證券市場的興衰,也對這個市場充滿了敬畏。
譬如,2015年的股災。
股災前夕,有人托我我咨詢他,問是否可以入市,那時,股市剛翻過4000點。他的言語頗為誠懇,說,股市到了4000點,隨時都可能翻船,最好的態度,是觀望,而不是入市
結果,3個月后,股災來了,千股跌停。
經歷過風雨,才會對投資充滿敬畏,這就是專業的力量。在金融這個行當,相信專業,一定沒錯;專業不一定賺很多錢,但一定會讓你少虧一些錢。
昨天我去找他,是因為他離職創業了,現在自己正在準備發一只私募基金,剛開始做,也并不容易。
即便如此,他也并沒有任何向我推銷他的私募基金產品的意思,更沒有炫耀他的歷史業績,反而是難以詳見的保守態度,聊起這兩年火熱的定增基金,他說,定增拿到的股票,雖然有一定折扣,但不一定就會賺錢,譬如浪潮信息、恒星科技,前段時間都有機構參與了兩家上市公司的定增,但最后,股票全都跌破了定增價,他的一個朋友,掏了1個多億去買恒星科技的定增,結果,現在虧了30%。
“還不如現在的市價,而且拋售還更靈活。”他說。
甚至,連他最推崇的,竟然也是信托產品,即便是已經從高峰時期的年化12%的收益,跌倒了現在的6.7%的收益,他仍然說,信托,仍是整個投資市場,最優質的投資之一。
在當下整個投資市場,充斥著夸大其詞的背景下,一個有著20多年的公募基金經理卻這樣說,反而更堅定了我的另一個觀點:投資,一定與你的風險是成正比的。
如果,你想謀求30%的回報,就一定要做好虧掉30%甚至全部本金的思想準備;如果,你是一個風向厭惡者,不想自己的本金遭受任何損失,就一定不要去萌生高收益的想法,老老實實,去投資一些固定收益、類固定收益的產品。
就在本文要寫完時,老家的一個親戚給我打過來電話,他是一個養豬專業戶,剛剛把辛苦養了幾個月的肥豬賣出了3萬多元,他說,他準備把這些錢繼續放到縣城的一家投資公司,每個月1分的收益。
我勸他,“不要放,不管這家公司現在做的怎么樣,最終的結果,是一定會倒閉的;也不管他現在能給你多高的收益,最終的結果,你一定會虧掉所有的本金”。
他不信,反問說,別人都放了呢,再說,要不放那,又該把錢放哪兒去呢?
是啊,這確實是個問題,我很想給他推薦信托,但一則他不一定能聽懂,二則,信托的動輒300萬以上的投資門檻,也不是一個普通百姓能投的起的。
我想,這也是不少老百姓最終上當受騙的一個原因吧。
但此刻,我已經暗下決心,為更多投資者尋找更多的低風險的固定收益產品。正如我在介紹里說到的:在這個金融騙局不斷涌現的今天,你需要一個敢于曝光騙局、發現機會的錢業家。
推薦閱讀>>>
此前總是伴隨著渤海鋼鐵債務危機新聞而出現的北方信托,近期又因董事長被免職成為焦點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