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去杠桿和樓市調控的雙重背景下,信托公司房地產信托項目被全線收緊。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去年四季度以來,樓市“輸血”的多個渠道逐一遭堵,不少房企回轉向信托融資,令房地產信托融資規模持續回溫。然而,今年以來,房地產信托市場遭遇嚴監管,5月下旬,銀監會向各地銀監局下發文件,嚴查違規開展的房地產信托業務。多位業內人士預測,未來房地產信托規模將受到一定影響。
信托公司戰線收縮
通過銀行理財、券商資管、基金子公司等通道輸血樓市的融資手段逐一遭遇嚴控后,監管再度指向房地產信托,今年5月下旬,銀監會向各銀監局下發《2017年信托公司現場檢查要點》,重點提及違規開展房地產信托業務將被監管列為重點檢查對象,多家信托公司相關負責人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新規下發后,對全行業確實造成一定影響,房地產信托融資規模受到進一步收縮。
“今年以來,房地產整體形勢趨緊,房地產信托融資項目也受到全面收縮,不過各地房地產調控力度不一樣,信托公司房地產信托占比也不同,對于部分基金公司來說,房地產信托比例并不大,而且前期一直在調控過程中緩慢調整,所以影響可能并不大,新規的下發對前期比較激進的一些小公司來說影響更大一些。”北京一家大型信托公司相關負責人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
滬上的一家小型信托公司也表示,今年房地產信托業務是一個調整期,政策趨緊,信托公司開展房地產再融資業務也相對更加謹慎,短期內很可能在增量上有明顯的制約作用,多數信托公司持有觀望態度,等待市場情況更為明朗。
不過也有部分信托公司人士表示,加強監管后,很多以前可以發行的產品現在都無法備案,部分信托公司更是主動叫停房地產信托業務。業內人士表示,信托融資的主要資金來源于銀行,而目前銀行全面“縮表”,大量表外業務和通道業務資金正在回流,信托資金來源也受到限制,因此,銀監會發文后索性暫停該業務。
重拳出擊違規行為
今年以來,監管大刀闊斧整頓金融亂象,尤其是對房地產信托領域的監管逐漸升級,房企融資難度也在不斷攀升。根據《2017年信托公司現場檢查要點》,包括是否通過股債結合、合伙制企業投資、應收賬款收益權等模式變相向房地產開發企業融資規避監管要求,或協助其他機構違規開展房地產信托業務受到監管重點審查。 將時間維度進行拉長來看,今年以來加強房地產信托整治已多次被提及。今年3月29日,銀監會下發《關于開展銀行業“違法、違規、違章”行為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45號文),要求整治信貸資金參與房地產炒作情況,對于違規進入拿地環節、違規發放開發貸、貸后管理不嚴、繞道借道變相融資、違規發放首付貸等行為進行了限制。
步入4月,房地產信托管理監管舉措持續加碼,銀監會半個月內連續出臺7個監管文件,要求消除多層嵌套和去通道化以及限制監管套利行為。如4月10日下發的《關于銀行業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6號文)明確表示,各級監管機構要重點關注房地產信托業務增量較大、占比較高的信托公司,4月下旬,又有消息稱,銀監會近期要求信托公司控制向房地產行業提供融資的行為,監管要求重點針對房地產行業以及其他產能過剩行業。
增量業務將受限
今年以來,新增房地產信托數量上漲,占比也有所走高。 普益標準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房地產信托發行數量呈現上升態勢,1-5月新發投資于房地產領域的產品數量分別為48款、45款、55款、74款、101款。發行產品資金運用于房地產占比分別為11.03%、9.68%、8.99%、12.42%和19.88%。
對于今年以來房地產信托融資占比升高的現象,用益信托研究員廖鶴凱表示,其實不少項目可能并不是當前做的,只是現在才發出來而已。6月資金面緊張,包括房地產信托在內的很多項目融資速度可能會有所下降。上述滬上信托公司相關負責人也表示,一般情況下,影響有1-2個月的滯后性,從評審、存量項目發行需要一段時間,預計后期房地產信托業務規模可能會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