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一根杠桿就可以撬動整個樓市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在金融去杠桿和樓市調控的雙重背景下,房子開始難賣的同時,房地產融資的難度也陡增。
5月底,一則銀監會嚴查違規開展房地產信托業務、融資渠道被收緊的消息把夾縫中的房地產融資推向臺前。此前,銀監會2017年3月底至4月集中發文整頓,銀行表外、通道融資業務受到影響,地產融資業務更首當其沖,銀行幾乎不再放行房地產開發貸,全面收緊額度。
隨著銀行、票據、信托、再融資、海外發債等渠道全面收緊甚至叫停,昔日的高杠桿狂奔被鎖住了咽喉。6月的初夏時節,一位中型房企的財務人員王剛(化名)和他的老板們卻要想著如何“過冬”自救。低成本融資的日子已經遠去,是時候儲備食物為自己“輸血”過冬了。
據記者調查發現,過去幾年來房地產企業通過銀行理財、券商資管、基金子公司、私募基金等通道流入房地產的資金絕大多數為債權或“明股實債”,目前,這類融資基本被叫停。包括萬科、恒大在內的大型開發商轉而在項目層面紛紛開展股權融資合作。
房地產融資開啟“蘿卜蹲”模式,銀行貸款、私募基金、再融資、國內外發債等相繼被收緊后,監管再度指向房地產信托。
5月24日,據報道,銀監會向各銀監局下發《2017年信托公司現場檢查要點》,該文件顯示,違規開展房地產信托業務被列入2017年信托公司現場檢查要點,包括是否通過股債結合、合伙制企業投資、應收賬款收益權等模式變相向房地產開發企業融資規避監管要求,或協助其他機構違規開展房地產信托業務等。
對此,銀監會回應稱,根據銀監會2017年現場檢查計劃,監管部門將對部分信托公司進行例行檢查。為提高檢查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銀監會相關部門4月中旬制定印發了《2017年信托公司現場檢查要點》,供具體檢查時參考。印發檢查要點是現場檢查的一種通行做法,僅用于指導具體檢查項目,并非發布監管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