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房地產企業發行公司債、銀行信貸、資管計劃等融資手段被限之后,又一條房企“輸血”渠道——海外發債也被堵?!督洕鷧⒖紙蟆酚浾邚娜倘耸刻帿@悉,最近一段時間,房企海外發債已基本處于被暫停狀態。
當前,從境內到海外,從證券市場到銀行間市場,房企融資渠道全面收緊。業內人士指出,在這一背景下,房企尤其是規模較小的企業再融資將受到影響。隨著未來三年待償債券到期,房企債務償付問題將逐漸顯現,應警惕弱資質地產企業違約風險。
堵截
二季度海外發債量驟減
有消息稱,監管層近期已基本停止給房地產商海外發債發放批文,關閉了房地產企業進入全球債券市場的大門。一位券商人士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在境內多種渠道發債融資被限后,地產企業轉而尋求海外發債融資,但最近一段時間房企海外發債也已基本處于被暫停狀態。
數據顯示,2017年二季度以來,房地產企業海外發債規模為17.45億美元,僅高于2014年同期的10億美元,創2013年以來同期次低。
值得注意的是,在人民幣貶值預期下,為減少支出成本,2015年、2016年房企連續兩年減少海外融資額度,甚至提前贖回,但在2017年一季度,海外發債量大幅增加。具體來看,今年以來房地產企業海外發債規模116.95億美元,發行債券數量31只,均創同期歷史新高。其中,一季度房地產企業海外發債規模99.5億美元,是去年同期的近四倍。
CRIC研究中心報告顯示,2017年3月,房企海外發行的票據、債券達到302.28億元,占到當月房企發行票據、債券總額的74.95%,約為3月房企銀行貸款的2.25倍。
上述券商人士表示,隨著樓市調控力度加強,進入二季度,海外發債量急劇收縮。
事實上,自去年10月以來,房地產企業融資渠道不斷被緊縮,包括嚴控境內發債,不得到H股上市融資,銀行方面收緊開發貸,債券融資、私募基金融資也被收緊。今年2月13日,中國基金業協會發布了《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計劃備案管理規范第4號-私募資產管理計劃投資房地產開發企業、項目》,適用范圍包括證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貨公司,以及它們的子公司等。文件規定,私募資產管理計劃投資于房地產價格上漲過快的16個熱點城市普通住宅地產項目的,暫不予備案。
海通證券研究所統計顯示,從發行量來看,自去年四季度起,房地產行業債券融資開始收緊,發行量大幅縮減。2016年四季度,房企債券總發行量僅為1210億元,較三季度減少了近三分之二,凈融資額997億元,僅為三季度的30%。公司債方面,2017年以來沒有一家A股上市房企發債,去年同期則有43家,融資金額高達774.33億元;2016年全年發行公司債的上市房企有124家,融資金額達2039.53億元。
“房企住宅類海外發債已經沒戲了,商業類有可能放開。”上述券商人士表示,目前海外發債是全面限制,不過,未來對于達到一定投資級別的商業類用房,熊貓債有放開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