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增長,企業和個人財富迅速增加,對于不同類型資產配置和財富傳承的需求日益旺盛,信托業也迎來重大機遇。然而,目前傳統的融資類信托碰到一些壁壘,業務增長空間有限,而且越來越受到嚴格的監管和政策制約。在此背景下,信托公司尋找新業務增長點的愿望就更加迫切。
“我曾在不同的場合多次提過,信托公司如果在債券市場上和銀行進行競爭,沒有任何優勢;在資本市場和券商或公募基金競爭,也沒有優勢。我們信托公司的優勢在哪里呢?就是在架構上。所以我覺得我們可以去嘗試這方面的創新,當然在監管上也需要相應的配合。”
對于業務創新,牛成立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觀點:在“股權+債券”模式下,信托行業具備優勢。信托公司可以在保持傳統債券融資模式基礎上,探索由傳統貸款向夾層金融、基金化模式轉變。除了在交易結構上要推陳出新,在交易標的上也要根據各家的稟賦擴展到更多行業。目前,一些信托公司已經作出了嘗試,從房地產基礎設施以及傳統行業,開始向新能源綠色環保、醫療衛生教育養老、旅游文化體育消費、互聯網+與科技等領域轉型,且創新呈上升趨勢。
在新一輪的行業洗牌下,對于沒有規范化經營的機構來說整頓的過程可能產生陣痛;而對于在規范和創新方面始終走在前列的公司,這一系列的“洗牌”反而是利好。對行業未來前景,牛成立抱有較樂觀的看法:“我們要有自信,即便是在‘泛信托’化資管格局下,在信托財產的管理和運用方式、資本實力以及人才儲備方面,信托公司仍是最具優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