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財富(300059,股吧)Choice數據統計顯示,2017年1月1日至3月20日,已有22家上市公司的員工持股計劃出現信托的身影。
在上市公司員工持股這片戰場,信托正在逐步取代證券公司和基金公司。更重要的是,一些信托公司已不再滿足于充當通道角色,開始開展主動管理多層標品信托。一單賺下千萬,不是難事。
“多數信托公司在該類業務中扮演銀行的通道作用,承擔事務類管理工作。來自銀行的優先級資金一般參考股票質押,謀求年化5.3%~5.5%的收益,而信托公司獲得0.2%~0.4%的信托報酬。”新華信托南京業務部總經理助理汪洋表示。
上市公司員工持股第一波風潮始于2014年下半年。
2014年6月20日,證監會制定并發布《關于上市公司實施員工持股計劃試點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第七條第2款規定,上市公司可以自行管理本公司的員工持股計劃,也可以將本公司員工持股計劃委托給具有資產管理資質的機構管理,信托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均屬于符合條件的資產管理機構。
Choice數據顯示,自2015年1月1日以來,A股共計634家上市公司發布了員工持股計劃方案,僅129家公司選擇自行管理,多達505家上市公司選擇了委托管理模式。而這505家上市公司中,有394家上市公司選擇用資管計劃的方式,僅43家上市公司選擇信托計劃的方式,其余選擇使用基金等方式。
談及信托公司早先對員工持股業務的冷淡態度,汪洋表示:“與證券、基金公司相比,當時的信托公司在開展員工持股計劃方面明顯競爭力和動力不足。原因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證券公司、基金公司與上市公司關系更緊密,能夠提前掌握上市公司資本運作動態,提供低成本的融資服務。二是與傳統的房地產信托融資、證券市場配資業務相比,該類業務中信托公司扮演通道角色,"錢景"并不明顯。”
不過,市場風向很快發生變化。
2016年7月18日,證監會發布的《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運作管理暫行規定》(即資管“新八條”)開始生效。
這一政策為資管計劃設置的杠桿約束機制制約了證券、基金公司在員工持股計劃方面的競爭力。憑借靈活的制度和產品設計,信托公司迅速搶占此前并無優勢的市場。
根據Choice統計數據,今年1月以來,已有22家上市公司的員工持股計劃出現信托的身影。其中,興業信托5家、華潤信托4家、中航信托2家、山東信托2家、華鑫信托1家、中海信托1家、中信信托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