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保合作的運營機構非常具有優勢。不光是可以積極整合兩方的優勢資源,同時信托業和銀行業也可以借助這個信保合作來實現短板的彌補,創建共贏體系。
近期,信保合作在業內掀起了新一波的高潮,甚至一躍成為當前受歡迎的一種發展模式。目前看來,兩個行業對于這個信保合作還是比較看好的,再加上政策的支持,更是給信保合作帶來了新的發展面貌。
2015年4月,信托公司開始第一期保障基金認購工作,截至2016年末,全行業已累計完成八期認購工作,保障基金余額808.47億元,其中:按新發行資金信托的1%認購769.93億元,按凈資產余額的1%認購38.10億元,按財產信托實收報酬的5%認購0.44億元,行業維穩基金初具規模。
基金資產穩步實現保值增值。截至2016年末,保障基金資產規模821.09億元,累計實現投資收益20.74億元;同時,保障基金定期向信托公司結算基金收益,自運行以來,已累計向信托公司分配基金收益7.64億元。
兩年多來,信托業保障機制總體運行順利,初步發揮了行業“穩定器”作用。下一步,銀監會將在深入調研基礎上對信托業保障機制進行后評價并修改完善有關制度,以促進信托業保障機制更高效地發揮作用,推動信托業持續穩健發展。
投資者將錢交給信托公司,當然希望保本保收益,但金融是跟風險打交道,不能保證絕對安全。新的信托公司“八大業務”分類中,有股權、債券、標品信托等,因此各類產品要明確標識,并對投資者講明風險,把話說在前面利于理清信托責任,這一點非常關鍵。
對于剛兌,也不應追求打破而打破。如果出現糾紛,尤其是對合同理解偏差產生的誤解,若信托公司、投資者雙方能夠達成妥協,我們樂見其成。
另外投資者教育也很關鍵,我在任消費者保護局局長時,就跟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密切配合,盡可能在基礎教育中內置一些有關金融風險的內容,比如我們聯合一些國際組織,在北京雍和宮小學以做游戲等方式來進行金融風險教育,效果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