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加倉沖刺的私募基金來說,12月卻又生出波瀾。
先是,月初的醫藥板塊飛出“黑天鵝”,“4+7”帶量采購結果出爐后,A股醫藥板塊兩個交易日市值蒸發超過2300億元。這也給將醫藥板塊作為前期加倉主要標的的私募機構當頭一棒。
屋漏偏逢連夜雨,醫藥板塊大跌之后,上證50又出現大幅回調,帶動A股震蕩走弱,滬指重回2400時代。
高位運作中的私募基金,在2018年的這最后一個月也難言順心。
熊市下的新產品凈值承壓
盡管股市在今年持續震蕩,私募仍在持續成立新產品。
高毅資產以全年新發108只產品位居頭部私募之最。其中,大部分產品是今年上半年成立的,并以鄧曉峰掌管的系列產品及FOF產品為主。
不過,這些年初成立的新產品,也不得不在今年的行情中,面臨更大的凈值壓力。數據顯示,鄧曉峰今年以來的業績為-6.38%,但1月份新發的一批產品,普遍虧損13%左右。
此外,泓澄投資、淡水泉、清和泉等大型私募年初成立的產品,如今也都面臨超過20%的回撤幅度。景林資產7月成立的兩只產品,更是在半年內虧損了22.26%。
臨近歲末,各私募機構新產品備案速度有所放緩,但映雪資本的動作則變得非常積極。中基協公示系統的數據顯示,四季度以來,映雪資本已備案的新產品多達14只。
但是,映雪資本今年的表現卻不容樂觀。盡管全年拿出了平均虧損15.26%的成績,但是隱藏在數字之下的,是旗下股票策略產品大幅拖累業績,最差一只虧損超過43%,另有兩只產品回撤超過35%。另一方面,其債券策略產品“外貿信托-睿致映雪X號”今年以來凈值暴漲38.46%。但業內人士向藍鯨財經解釋道,債券基金如果出現凈值的大幅波動,一般情況下是出現了大額贖回導致的。
但在新產品的銷售方面,國內一家老牌私募的員工比較樂觀,“盡管目前市場的情緒仍然普遍比較悲觀,但有些長期的投資者是從股災走過來的,對我們后面的反彈能力也比較認可,所以在底部區間買入,就拉低了他的成本,將來也能給他帶來更好的收益。”(來源:藍鯨新財富)
以上就是熊市私募抗跌排行榜出爐:前三甲都有誰的全部內容,更多精選資訊關注財經365股票頻道!
推薦閱讀:
基金私募:2018首例央企私募債重組落地
基金私募:混沌投資12只基金半數虧損(細節)
起底權健的百億帝國:左手保健品 右手私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