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行業嚴冬 中小私募今年成績亮眼 但生存難仍是中小私募眾生相
2018年接近尾聲,這一年可以說是證券類私募的寒冬。1月底的深度回調拉開了今年A股“跌跌不休”的序幕,在去杠桿、嚴監管的大背景,再加上股市低迷震蕩、債市違約等市場不利因素的影響,使得今年私募行業尤其是證券類私募經營異常的艱難。
證券類私募不分規模大小,都在經受著業績的考驗。百億私募在市場巨幅調整下業績遭遇滑鐵盧,新成立的中小私募也紛紛感慨生不逢時。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百億私募效應似乎在減弱,而一些在市場不利環境下仍有較好業績的中小私募則沖出重圍。
百億明星私募雖然長期以來業績優異,但就今年的弱市環境來看,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情況,反而規模相對較小的私募在業績上表現較為可觀。業內人士表示,相比于百億私募而言,中小私募在操作上更為靈活,反應相對靈敏,規模小的產品更容易捕捉到市場機會,更能適應今年震蕩不斷的市場環境。而且,今年以來百億級以上規模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數量有了明顯的上升,但中小私募的數量整體變化不大。此外,證券類私募基金備案規模呈現出明顯下降趨勢,疊加市場行情出現極端走勢,在業績壓力和融資難的困境下,新發私募產品的數量也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這些因素共同導致了這樣的業績局面。
雖然在2018的資本寒冬下中小私募業績亮眼,但生存艱難的問題仍然不可避免。證券類私募內部分化趨勢加劇,行業資源向大型私募集中,中小私募在生存上將會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募資難成為諸多私募的難點,尤其是對于中小私募而言,不具有大型私募的天然優勢,生存狀態面臨著相對較大的壓力。
百億私募常常可以憑借自身完善的投研體系使團隊取得亮眼的業績,并在此基礎上發售新產品,從而可以快速有效地擴大管理規模,進而吸引到更多的投資者。但對于小型私募而言卻很難得到這樣的正向反饋,相反,由于規模較小,很容易陷入“做不出好業績、募不到資金”的負向循環之中。
募資遭遇冰點,無論實業或金融,資金都較為匱乏,尤其在銀行銀根收緊、持續去杠桿背景下,融資渠道幾乎遭到全面封堵。有數據顯示,今年來私募基金清算產品數量累計4764只,其中以股票策略為主的,占比高達47.45%,相比于大私募的強大實力,眾多中小私募都無法抵御這樣的寒冬。
雖然在今年的市場行情背景下,相比于百億規模的大私募,中小私募的產品業績表現得更好更穩定,但是大部分資金還是集中流向了那些大私募。主要是因為私募機構公開信息較少,投資者們對于新興私募發布的產品募集后知后覺,代銷機構質量參差不齊讓人難辨真假,再加上漸入人心的價值投資理念,讓投資者更傾向于選擇大型私募,這使得一些小型私募即便有著喜人的業績,也往往會被投資者忽略掉。
有中型私募機構人士向小編表示,不管怎樣,業績還是私募機構能夠生存下去的最重要因素,中小私募想要突出重圍,有好的業績是最重要的基礎。因此,中小私募應該沉下心來,回歸本源,做好業績,將更多的收入投入到投研中,產生良性循環。
想了解更多關于股市行情的內容請關注財經365股票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