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行業受重視,或為未來行業發展帶來利好消息。業內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國家對私募基金的重視度提升,體現了私募行業對實體經濟發展的意義,因為私募尤其是股權類私募,扶持了大量的中小企業。而作為社會融資的重要組成部分,私募行業將在經濟發展中扮演更重要角色,未來針對私募行業可能會出臺相關利好政策,推動私募行業發展。確實,據協會12月12日發布的消息,協會黨委書記、會長洪磊在2018外灘金融.上海國際股權投資論壇上講話稱,私募基金登記備案以來,股權投資活力迸發,對實體經濟資本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已成為創新資本形成的重要載體。
同時,今年以來已有相關利好政策出臺。“今年有兩個重要的政策突破,一是養老金第三支柱試點,保險產品先行先試,稅收優惠政策提供重要支持,明年5月份將把公募基金產品納入,政策協調效應得到充分體現。二是慈善基金把證券投資基金納入投資標的,開啟長期資金規范運作新篇章。我們期待在更多的制度設計能夠充分認可私募基金的價值功能,讓私募基金在長期資本形成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洪磊在講話中表示。但同時,對私募基金行業的合規性、專業性要求更高。陳熙偉表示,此次協會的發文,一方面體現監管層對私募基金行業的肯定和重視,并且有意在私募基金發展中加以引導和“貼身管理”,另一方面,也意在通過普查,排查出一些問題,規范行業發展,使得“穩金融”不單在大型金融機構層面,也滲透到私募行業。對不合規的私募管理人來說,無疑是祭出一面“照妖鏡”,以進行行政引導。
某私募從業人士也表示,在得到重視與肯定的同時,對私募行業也是一種鞭策。“這需要私募行業向合規化、專業化發展,滌除過往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回歸服務實體經濟,更好地發揮私募行業對經濟發展的作用。”
想了解更多內容請關注財經365股票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