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前三季度每月清盤數相比,10月和11月私募清盤節奏出現一定緩和。此前的9個月中,單月清盤私募數量最低是9月的390只,最高是3月的786只,前9個月每月私募清盤數均高于10月和11月。不過,這可能與部分剛清盤不久的私募尚未進行反饋有關,隨著數據進一步更新,10月和11月的私募清盤數量可能會繼續上升。11月中旬基金業協會披露的10月份私募管理規模數據,也昭示了私募業正逢寒冬的事實。截至10月底,私募基金總管理規模為12.77萬億,較9月底下降了312.95億元。這是基金業協會自2015年1月公布私募基金備案數據以來,私募總規模首次出現下降。其中,私募證券基金規模延續縮水走勢,截至10月底規模僅為2.28萬億元,較9月底減少1094.12億元,減少4.58%,規模連續縮水9個月。這也是繼7月單月規模減少1262億元之后,年內第二次單月縮水超千億元。
私募裁員頻繁
清盤分提前清算和到期清算,如果是合同到期清盤的產品,投資者無需恐慌,過去兩三年正好是私募發行高峰期,很多產品今年屬于正常到期清算。不過,目前市場上仍有大量產品處在0.7的清盤線邊緣甚至以下,在市場底部震蕩階段,一旦短期內再創新低,這些產品亦有可能面臨清盤。
伴隨著私募清盤潮的延續,私募行業人員的流動也在加劇。
北京一家原本百億規模的大型私募目前就在遭遇困境。該公司一名前員工日前向記者透露,由于旗下產品連續兩年虧損客戶流失嚴重,公司已經陷入經營困難。其也在近期不幸遭遇裁員。一家原本規模處在行業頭部陣列的私募,僅短短兩年業績不佳,轉瞬就陷入幾乎難以為繼的地步,足見私募抵抗市場大幅波動之不易。華南一家私募的某行業研究員也在近期遭遇解雇。其向記者無奈地表示,“現在裁員完全無商量,突然就被通知辦離職手續,因為我們老板認為我研究的行業未來兩年內都沒有投資機會,所以直接把我裁了。現在要找到下一份工作也不容易,只能先休息一段時間再考慮。”
另一家深圳私募的研究員也向記者透露,其所在公司近期已經連續裁員3人,令其倍感壓力。“首先裁掉研究員是市場不景氣時私募的慣常做法”,深圳一家小型私募負責人12月5日向記者表示,“比如預期某個行業幾年內可能都沒戲,那完全沒有必要花費一個人力讓他一直盯著某個行業來研究,尤其是小私募,公司能夠在行業大洗牌中勉強維持生存就不錯了,能節省成本的地方不會愿意多花一分錢。”不過,隨著市場的些許回暖,私募行業的情緒也在慢慢變得樂觀。有受訪私募人士認為,無論是個員還是公司,市場大跌之下遭遇重新洗牌都是不可避免的。但到現在這個階段,市場風險已經大幅減小,最艱難的時候已經過去。
想了解更多內容請關注財經365股票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