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7月20日,先是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接下來央行發布《關于進一步明確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指導意見有關事項的通知》;隨后證監會于20日晚間也發布了《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統計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銀行非保本型理財產品余額為21萬億元;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規模合計25.91萬億元;我國股民數也達到1.4億之多,這意味著資管新規細則將對47萬億元的資金市場以及1.4億股民產生影響。
細則落地是最大的利好
“一行兩會”接連發布3條重磅政策,在股票市場掀起了不小的浪花,哪些條款與A股聯系緊密并影響較大呢?記者篩選出了最重要的幾點分別是:公募資管產品可投非標和股票。公募理財產品可投資股票型基金。私募理財產品可通過二級市場進行股票交易。老產品可以投資新資產品。
那么,在資管和理財新規正式出臺之后,會對A股市場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呢?天風證券知名分析師徐彪認為:理財新規落地本身的意義大于細節上的放松。徐彪指出,上周五晚上幾個重磅文件紛紛開始征求意見:第一,文件在一些細節上做了放松,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非標和委外清理的壓力。第二,整體不會跳出資管新規的框架,意味著去杠桿的政策方向不會改變,目前能看到的跡象還是以調整節奏和力度為主。第三,事實上,理財新規和執行細節的落地本身就是最大的利好,原因在于此前銀行理財資金不合規產品到期不能續作、只有股票和非標的“賣盤”,同時又沒有新產品成立的“買盤”,而只要新規能夠落地,這一情況就會得邊際改善。第四,看好主板的超跌反彈(以估值修復為主),但更看好“頭部成長”的主線,包括計算機、半導體、軍工、醫藥中的成長龍頭。
華寶證券:是調整而非轉向
華寶證券認為,總體上看,理財新規和《通知》兩個文件相對于資管新規的要求有所放松,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當前商業銀行面臨的壓力,降低資產回表過程中交易摩擦對于市場的沖擊力度,恢復信用市場信心,并適度緩解當前實體經濟面臨的信用緊縮壓力。同時隨著文件的出臺本身就對消除市場不確定性,穩定市場預期產生積極影響,能夠推動當前部分停滯業務的重新啟動。盡管有所放松,但兩個文件均堅持了資管新規的打破剛兌、消除期限錯配、拆資金池、壓縮并清理存量、去嵌套、強化穿透管理等原則沒有變,是資管新規的延續。整體上看,金融去杠桿大方向仍然保持不變,只是考慮到內外部復雜的風險因素,政策執行力度上有細調微調。
不過,西南證券倒是直接認為:一行兩會資管新規有助于市場反彈。因為此次一行兩會對于資管新規實施細則的公布,明顯在操作層面上進行了柔性化處理,最大程度地放緩了對于老資管產品的處理要求。這是政策在國內外宏觀環境現狀和去杠桿目標之間的一個折衷,在短期內明顯有利于緩解市場的焦慮情緒,有助于實現市場的階段性反彈,而其中長期的效果則要看資管新規的實施最終是否能夠實現打破剛性兌付、降低金融杠桿率的目標。
投資策略方面,西南證券表示,在市場反彈階段建議關注兩個方向。其一是整體行業空間大,業績具有可持續增長基礎的行業。建議關注計算機、軍工、電子、自動化等領域的核心標的,包括中科曙光(603019)、光威復材(300699)、北方華創(002371)、長川科技(300604)、拓斯達(300607)、大族激光(002008)等。其二是業績超預期,具有持續高增長基礎的個股。建議關注橫店東磁(002056)、魯陽節能(002088)、山河智能(002097)、麥達數字(002137)、合興包裝(002228)等、中科電氣(300035)、安諾其(300067)、新研股份(300159)、開能健康(300272)等。
提升長期資產配置價值
大同證券國際理財師田暉告訴記者,資管和理財新規出臺,短期來看有助于緩解市場悲觀預期,刺激指數上行,但從長遠來看,A股市場目前面臨的內外不確定性仍多,在整個大環境沒有徹底改變之前,不排除指數反復震蕩的可能。不過,田暉同時表示,資管和理財新規對于股市長期的影響更為重要,比如在目前信用融資環境趨緊,違約事件時有發生的情況下,允許公募投資非標可以緩解上述壓力,同時可以適當補充資本市場流動性,有助于緩解微觀流動性的缺失等等,這些都有利于市場朝著更加健康和規范的方向發展,提升長期資產配置價值。
在投資建議上,平安證券認為,一方面流動性和風險偏好的修復有助于成長板塊的反彈,建議關注經濟轉型方向的新經濟板塊;另一方面直接受益政策調整的金融板塊也具備較大的估值修復空間。
外資私募加速布局中國市場
進入7月后,市場終于出現了一絲企穩的信號,在此之前,A股部分個股都出現了不同幅度的下跌。業績較好的企業中不乏出現股價腰斬的情況。此時,借著A股企穩的契機,那些業績較好的公司很有可能會借此機會起舞。其實,已經有部分先知先覺的績優股已經出現了不同幅度的上漲。
另一方面,記者還觀察到,近期外資私募巨頭紛紛布局國內市場。從2017年1月富達利泰投資成為首家在中國備案的外資私募機構后,截至目前已有富達、瑞銀、富敦、英仕曼、惠理、景順縱橫、路博邁、安本、安中、貝萊德、施羅德、橋水等十余家全球知名的外資機構先后拿到牌照,為中國的合格機構、高凈值客戶提供私募基金產品。包括貝萊德中國A股機遇私募基金1期在內,截至目前已經備案的外資私募基金產品數量達到15只,產品類型涵蓋了債券、股票量化、股票純多頭等,其中股票型基金多達10只。
市場分析人士表示,當前我國股市債市的外國投資者持有份額依然較低,私募機構布局國內市場,看中的是中國資本市場財富管理的巨大潛力,同時也將給國內金融市場注入更多活力和競爭力,有利于提升國內金融市場的吸引力。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