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A股上市公司三季報業績預告正在如火如荼的披露中,市場熱點或重回業績預增板塊。業內人士認為,在全球股市觸及歷史新高的大背景下,A股有望延續“銀十”行情。而節后機構的調研動向則揭示了其布局思路:基金、私募關注中小創,三季報業績預增且有望“摘帽”的個股成為機構重點“摸底”對象。
調研熱情驟降
十一長假過后,機構調研熱情“降溫”。Wind數據顯示,截至記者發稿,節后共有80家機構集中調研了30家上市公司,低于三季度以來的平均頻次,較上月同期的435家機構和175家上市公司下滑明顯。
從開展調研的機構來看,券商方面,興業證券(601377,股吧)和海通證券(600837,股吧)各調研了5次;基金方面,鵬華基金以3次拔得頭籌;私募方面,參與調研的私募不少,但均為1次。
從上市公司來看,中小創仍是機構調研重點。機構調研前十的上市公司中,中小創多達7家,其中排名前三的是云南能投、通宇通訊和輝隆股份(002556,股吧)。
實際上,機構選擇中小創上市公司,除了業績預期外,往往也和重大事項預期有關。以云南能投為例,日前,云南能投公告重大資產重組預案,擬以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馬龍公司、大姚公司和會澤公司100%股權以及瀘西公司70%股權,而其風電資產的成長性也成為節后機構調研的重點,吸引了招商基金、銀河基金、廣發基金、大成基金等多家基金的關注。
布局ST概念股
梳理基金和私募節后調研動向可以發現,基金調研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ST華菱、云南能投、泛海控股(000046,股吧)3家,參與調研的基金均超過了7家;私募調研的上市公司則主要集中在*ST華菱、通宇通訊兩家,分別有9家和6家私募參與了調研。顯然,*ST華菱成為了節后基金和私募最青睞個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