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場正成為各類機構資金持續看好的資產配置領域,重視絕對收益的私募基金尤其受到青睞。據多家私募基金透露,近來有不少銀行、保險、券商前來尋求合作,有意將資金委托私募進行投資。
記者從多位私募人士處了解到,近期前來商談合作或調研的銀行、券商和保險等機構越來越多。深圳一位資深私募人士告訴記者,近日有保險機構來其公司調研,希望通過FOF和MOM形式進行合作。該保險機構已調研了二三十家私募基金,最后可能從中選出幾家合作。據透露,該保險機構第一階段或投入100億資金,后續可能還會有更多資金進來。
有私募人士介紹,近來尋求合作的資金中,銀行借投資私募入市的意愿更為突出。據其透露,有的銀行與私募合作的模式已經從年初的總行定白名單批額度、分行賣產品,轉變為主要分行可以拿到權限自主選擇合作私募并直接對接。
“今年年初,我們和工行的合作模式還是總行定白名單批額度、分行賣產品。到5、6月份,就變成了分行根據自己的需求直接對接私募、總行再批額度的模式。如果分行自己想要合作的私募不在總行的白名單上,分行可以推薦,總行一般不會干涉。雖然目前還不是所有分行都有這個權限,只有北上廣深等幾家大的分行可以這樣做,但這也是一個信號。簡單來說就是之前由總行全部制定的合作,現在已經開始開放權限給分行。”一家主要做宏觀對沖策略的私募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他還表示,今年與銀行的合作比較多,每個項目平均都在1~2億元規模,預計到年底會有10億元以上的合作規模。
記者從另外一家大型私募了解到的情況與上述相似。“現在建行的五大地級分行有在總行的白名單里選擇自己合作伙伴的權限。年初各分行已經開始準備,現在總行的白名單已經確定。總行的白名單其實就是在選擇投顧時,根據業績、回撤等多個指標,從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中選擇不超過20家投顧,分行根據自己的需求從中選擇5、6家合作。”在他看來,和總行合作在全國范圍內選擇,雖然選擇面寬,但是落地效果不如在一家分行的好。不過他也表示,今年落地的項目基本還是和幾個大行總行合作,和分行的合作還在推進之中。
此外,上海一家新銳私募人士也表示,剛剛進入某大行的白名單,并且明顯感受到近來各大機構調研的積極性。華南一小型私募也告訴記者,最近有多家銀行前來調研。
對此,上述深圳資深私募人士認為,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機構資金選擇私募,主要原因有兩個:首先,在金融行業從嚴全面監管的大背景下,機構資金流不出去,也沒有好的去向。權益類資產作為一種標準化資產已有較成熟的估值體系,同時股票市場經過兩年的調整,底部逐步夯實,相對其他資產是風險收益比更好的領域。其次,私募相對于其他投顧而言操作上更加靈活,而且經過時間的檢驗,不少績優私募業績比較穩定、也更為突出;同時在監管趨嚴的背景下,私募會更加規范,也會受到更多機構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