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聯私募機構集中成立于2013年和2014年,均有32家,占比為22.86%;其次是2012年和2015年,分別有22家和17家,占比分別是15.71%和12.14%。
8月28日,基金業協會公布了第十五批擬失聯私募機構名單。
這是自2015年基金業協會建立“失聯(異常)”私募機構公示制度以來公布的第十五批名單。數據顯示,截至8月28日,基金業協會已將174家機構列入失聯機構名單,這其中有71家機構已被注銷登記、有4家機構已自行申請注銷登記。
與之對應的是,截至2017年7月底,基金業協會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已經超過2萬家,已備案私募基金5.87萬只,管理基金規模達到9.95萬億元。此外,私募基金管理人員工總人數也達到了22.53萬人。
隨著私募基金規模的不斷擴張,如何避開私募機構失聯的雷區就成為投資者關心的重點。
21媒體記者梳理發現,在披露的近200家失聯私募機構中,不乏此前市場上的一些“明星”機構,而在這些失聯機構中,常有產品兌付危機、涉嫌非法集資、老板“跑路”等出現。
失聯機構地理圖譜
據21媒體記者統計,目前基金業協會網站尚在公示的失聯私募機構共有95家,從注冊地點來看,失聯私募機構數量排名前五的省份分別是北京市、廣東省、湖南省、上海市和浙江省。
數據顯示,北京市的失聯私募機構數量有52家,占比達到54.74%;廣東省的失聯私募機構數量有22家,占比達到23.16%;湖南省、上海市、浙江省的失聯私募機構數量分別為5家、4家和3家,占比分別為5.26%、4.21%和3.16%;其他則分布在天津市、重慶市、以及江蘇省等地區。
除此之外,在目前基金業協會已經公布的兩批因失聯被注銷登記的共45家私募機構中,分布在廣東省的有19家,占比42.22%,其次是北京市的9家和上海市的4家,分別占比20%和8.89%。
但總體來說,北京市仍是全國失聯私募機構分布最密集的地區。此外,廣東省的失聯私募機構則密集分布在深圳市,共有21家。
值得一提的是,在失聯私募機構的命名中還顯現出“高仿”的邏輯。不少私募機構仿照知名投資機構命名,譬如北京中金美林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中金信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前海匯金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華天國泰(北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等。
從業務類別上來看,21媒體記者統計發現,在前述95家失聯私募機構中,有58家私募機構的業務類型是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占比達到61.05%,其次是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共有21家,占比22.11%。
老牌機構現身
據21媒體記者統計,失聯私募機構集中成立于2013年和2014年,均有32家,占比為22.86%;其次是2012年和2015年,分別有22家和17家,占比分別是15.71%和12.14%。
從統計結果來看,目前公布的失聯私募機構中不乏一些成立多年的“老牌”私募。譬如北京華德天愛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其成立于2001年,是95家機構中成立最早的機構,其注冊地是北京市,業務類型為私募股權投資基金。
資料顯示,北京華德天愛投資顧問有限公司旗下基金名稱為“北京睿盈同創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公示的主要投資領域為新能源、先進制造、電子信息通訊、新材料、節能環保、現代農業領域等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中后期投資項目。
相關信息顯示,北京睿盈同創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是北京德利迅達科技有限公司的股東,而在今年6月沙鋼股份(002075.SZ)公告的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的預案中,北京德利迅達科技有限公司是其交易標的。
8月29日,21媒體記者致電北京華德天愛投資顧問有限公司,但其工商信息登記的號碼已經無人接聽。
此外,在8月28日最新公布的10家擬失聯私募機構中,還有一家已經成立了近20年的機構。
工商信息顯示,深圳凱建宏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12月,注冊資本為6000萬元,經營范圍有股權投資、投資咨詢、受托資產管理等。旗下基金有“凱建宏典諾和潤證券投資基金”和“凱建宏久豐天順1號”,主要投資領域分別為具有良好流動性的金融工具和新三板掛牌的公司、新三板掛牌前的公司。
不過,“凱建宏久豐天順1號”的業績并不顯眼。數據顯示,其近一年的年化收益率為-23.31%,成立以來的年化收益率為-20.29%。8月29日,21媒體記者撥打深圳凱建宏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工商登記以及官方網站上的聯系方式,但均被提示號碼不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在前述95家失聯私募機構中,有31家私募機構的注冊資本實繳比例非100%,占比為32.63%。
其中,實繳資本最高的為中合泰富信達(北京)投資基金有限公司和中源誠信(北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實繳資本均為1億元,但注冊資本實繳比例分別為20%和33.33%。
產品多現兌付危機
事實上,部分失聯私募機構在被公示之前已經早有預兆。
譬如今年4月公示的第十三批失聯私募機構中的中房聯合(北京)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該機構旗下的產品為“中房聯合-環保基建產業基金”,其主要投資領域為深圳市華南水務集團項目的收購、擴建及對部分項目的完善建設和升級改造等。但早在2014年,該產品就被曝出兌付危機。
目前,基金業協會的公示信息顯示,該公司涉嫌非法集資,公安部門已經介入調查。
除此之外,陷入產品兌付危機還有六寶(北京)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元寶盛(北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巨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炳恒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多家失聯機構。
值得注意的是,失聯私募機構名單中還有因市場操縱而被證監會處罰的上海永邦投資有限公司。2016年,證監會下發行政處罰決定書,稱上海永邦存在與上市公司實控人合謀,通過利用信息優勢連續買賣、在自己實際控制的賬戶之間進行交易進而操縱股價等行為,并對其處以頂格處罰。
此后,上海永邦出現在第六批失聯私募機構名單中,目前,該機構已經被注銷登記。
8月29日,21媒體記者選擇了20家失聯私募機構進行電話摸底,通過工商信息登記的號碼或機構網站公開的號碼與其聯系,其中有12家機構為無人接聽狀態,有2家機構為號碼不存在狀態,有3家機構登記的個人號碼接通,但均否認與該公司有關。
此外,在8月28日公開的擬失聯的10家機構中,有8家均未能接通,但有國匯鼎盛(北京)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一輝資產管理有限公司2家機構接通。
其中,國匯鼎盛(北京)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對公司被公開擬失聯的事情尚不知情,而上海一輝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相關人士則認為這是個烏龍。
“因為公司工作場所變遷,固定電話都更換了,此外公司相關人員離職導致沒有及時回復基金業協會的郵件,因而造成了此次‘失聯’。”該負責人表示,“公司已經在處理此事,已給協會郵件進行解釋。”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