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個月來,以上證50為代表“龍馬行情”不斷創出新高,而中小創等“小票”不斷走低,市場對“一九”分化行情的疑慮越來越大。上證50是否已經到頂?中小創能否迎來投資機會?不少私募人士表示,“一九”分化行情大概率將延續,藍籌依然有投資價值,但中小創等“小票”也并非一無是處,高成長、低估值個股將脫穎而出。
藍籌投資價值顯著
7月1日,正值香港回歸20周年之際,大家在關注慶典的同時,很多人也把目光聚焦在A股上。對此,星石投資首席策略師劉可認為,從全球來看,以A+H為主體中國資本市場確定了在新興市場的主導地位,且中國作為發展轉型領袖國(DTLC),預示著未來10年新發展金融的崛起,中國A+H將成為未來全球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增量部分的來源。
A股和H股將產生協同效應,有望成為全球最具性價比的投資品種。從目前全球整體市場估值來看,中國A股+H股位列全球最具有投資性價比的前1-5位。舉例來說,目前恒生中國企業指數(H股指數)的動態估值為8.2倍、富時中國A50指數為10.4倍、香港恒生指數12.4倍、滬深300指數13.8倍。
劉可表示,在全球橫跨美國、歐洲、美洲、非洲等近30個主要的國家跨市場比較中,只有富時/JSE 非洲綜合40指數比滬深300估值略低,同樣在新興市場中印度國家證交所CNX Nifty指數已達18.5倍,墨西哥綜合指數(墨西哥IPC指數)為18.3倍,從某種程度上說中國A+H股可能在全球處于最有利的發展地位。
對A股而言,A股和H股都在迅速的機構化,也就是說機構投資人未來將占據市場主體,從這個角度看,包括A股的50大股票和香港的藍籌股中長期依然有顯著的投資價值。
“一九”行情轉換不會在短時間內發生,應該會維持目前這個態勢。因為全世界的成熟市場都是“一九”分化的,好的公司會長期慢牛往上漲,而大部分公司并不具備這種長期投資價值,只會橫盤甚至走熊。香港股市就非常明顯,你要是敢爆炒無價值的股票,就會像近段時間幾十只仙股大跌50%以上。深圳賽亞資本董事長羅偉冬認為,“一九”分化行情即使發生逆轉也要在新的牛市發生之后才會出現。
“小票”或有局部熱點
劉可認為,中國可能是未來10年全球消費唯一可能實現持續增長的市場,也是新的超額收益的主要來源地。2016年西湖G20后,中國資本市場A+H股出現顯著地恢復性上漲,目前看未來也可能出現上述的政策協同效應。中國資本市場A+H股是絲綢之路崛起復興的重要部分,中國將進入新的經濟建設周期,中國的消費、醫療、電子、傳媒將出現新的崛起,中國經濟將更加注重內生性包容性增長。
因此,部分成長性個股將充滿機會。羅偉冬對此表示,“一九”分化行情轉化是大的板塊轉化,涉及面太廣,“小票”的整體性機會不會出現。“但是從個股層面來看‘小票’還是有機會的,近期我在調研中發現一批‘小票’不錯,他們是真的在高增長,行業高景氣、產品供不應求,這種企業未來肯定會有不錯的漲幅,這些‘小票’在中短期只要是高增長且估值不太高,或者它的成長性能夠覆蓋它的高估值。”
羅偉冬認為,“一九”分化行情延續并不是說所有的“小票”都完蛋了。“還是要從基本面出發,深入挖掘找到它的成長性,有的甚至有可能成長為二線藍籌,近期有些‘小票’漲的還是不錯的,但這只是個體行為,‘小票’的整體性行情不會出現,但局部和個股熱點肯定會有,未來將集中精力研究和挖掘這類‘小票’。”
深圳另一家中型私募人士也表示,他們從4月份就開始關注中報行情,重點就是從一季報中尋找一些可能在中報超預期個股,目前部分行業的確有一些個股脫穎而出,其高成長性正在通過中報得到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