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萬達集團相關債券遭遇大幅下挫。對此,多位私募基金固定收益負責人表示,短期內對相關債券將“靜觀其變”,在相關消息徹底明朗之前,暫時不會考慮“投機買入”或進場博取反彈。
北京一家以固定收益投資為主的私募基金負責人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從投資安全的角度而言,不建議投資者貿然抄底。“最好的應對方式,還是保持觀察。”
此外,上海某私募基金交易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如果進一步與歷史進行類比,當時復興集團相關債券急跌時,正好處于債券市場牛市,主流投資機構普遍存在“收益率饑渴”,而目前的市場大環境與當時顯然很不相同。因此,目前對于萬達集團的相關債券,該私募基金將會“靜觀其變”。
上海合昇資產研究部副總監徐華則認為,雖然萬達集團相關未到期的債券總量達到近千億元,但對總托管量幾十萬億規模的信用債市場的影響,預計非常有限,也不會對市場帶來系統性不利影響。整體而言,考慮到今年以來信用風險事件發生較多,本次萬達事件的外溢影響,可能更多體現在對其他低資質、同類型信用債產生潛在估值壓力。
此外,有私募固收投資人士表示,在當前信用債市場整體走熊的背景下,本次風險事件發生之后,可能會有為數不少的投資機構將根據“實控人風險”等風控標準將萬達集團的債券從“投資庫”中調出。而這種調出行為之后,主要投資負責人出于避免“擔責”的考量,預計短時間內也不會再將相關債券調入“投資庫”。從這個角度來看,至少短期內萬達集團相關債券都會遭遇較為持續的估值壓力。
來自財匯大數據終端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6月22日,萬達集團相關未到期債券合計20只,總金額達到958億元。其中,在交易所交易的最大規模單只債券為50億元,在銀行間市場交易的最大規模單只債券規模為1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