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基金名字里有“港股”字樣的,應當配備不少于2名具有2年以上香港市場投資管理相關經驗的人員(至少有1名為基金經理);其他的名字不帶“港股”字樣的基金參與港股通交易的,應當配備不少于1名具有2年以上香港市場投資管理相關經驗的人員
公募基金參與港股通交易正式迎來新規。多家公募基金14日向上證報記者證實《通過港股通機制參與香港股票市場交易的公募基金注冊審核指引》(下稱《指引》)已經下發,其中最重要的變化是:對名字中帶有“港股”等類似字樣的公募基金,應當將80%以上(含)的非現金基金資產投資港股;如果低于80%則不能帶“港股”字樣。
業內人士指出,盡管港股年內大漲接近10%,但卻有半數以上帶有“港股”字樣的基金業績零增長,甚至負增長,此次新規有望對“風格飄移”的相關基金全面按下“暫停鍵”。
新規的兩大重要變化
根據《指引》要求,最重要的變化是,基金名字如帶有“港股”等類似字樣,應當將80%以上(含)的非現金基金資產投資港股;若80%以下的非現金基金資產投資于港股的,則基金名字不得帶有“港股”等類似字樣,以避免出現“風格飄移”情況,而且這類非“港股”基金股票資產中投資港股的比例不得超過50%。
另一個變化是,對于通過港股通機制布局港股的公募基金,基金經理的投資經歷有了更嚴格的要求:若是基金名字里有“港股”字樣的,應當配備不少于2名具有2年以上香港市場投資管理相關經驗的人員(至少有1名為基金經理) ;其他的名字不帶“港股”字樣的基金參與港股通交易的,應當配備不少于1名具有2年以上香港市場投資管理相關經驗的人員(基金經理或者相關投研人員)。濟安金信基金評價中心主任王群航指出,目前有很多滬港深基金經理僅有A股投資經驗,未來可能面臨更嚴格的考核制度。
據悉,此前通過港股通機制參與港股市場的公募基金多為滬港深基金,另有一些港股通基金,這些產品均已運作了一段時期。針對新規對基金產品的影響,前海開源基金產品開發部副總監李凱表示:“該《指引》關鍵字為注冊審核,從字面意思來看,應該是針對新注冊的通過港股通機制參與港股市場交易的公募基金,之前投資于港股市場的‘老’基金,由于之前基金合同有相關比例約定,因此不會涉及調整。但不排除未來監管要求該類基金通過變更注冊來滿足新的比例要求。”
“風格飄移”基金被糾偏
恒生指數從去年12月低點至今漲幅高達9.60%,在全球范圍內漲幅居前。然而,數據顯示,在2017年以前成立、且以“滬港深”命名的80只基金中,收益超過9.6%的僅36只,占比45%。從倉位數據可以看出,無論是指數基金還是主動管理產品,倉位基本決定了相關基金從去年年底至今的總體收益。
在被動的指數型產品中,華夏滬港通恒生ETF追蹤的是香港恒生指數,其港股倉位達到96.97%比例,一季度收益率為8.80%。
在主動管理型產品中,嘉實滬港深精選、前海開源滬港深藍籌、廣發滬港深等產品都以接近20%的平均收益率遙遙領先其他偏股型基金。這些績優滬港深基金的港股倉位普遍較高:嘉實滬港深精選今年一季度港股倉位接近60%,前海開源滬港深藍籌一季度港股倉位更是高達94.42%。
而另一些同樣掛著“滬港深基金”名頭的產品業績卻大幅下跌。據統計,目前市面上的滬港深基金中,有兩成左右的滬港深基金的港股持倉為零。這些基金雖名為“滬港深”,但募資大部分流入了A股市場。比如,去年年初成立的某只安全戰略滬港深基金在去年第四季度虧5.35%,今年以來收益虧損接近15%。從季度報告來看,這只滬港深基金在過去五個季度的重倉股中,從未出現過港股。
業內人士對記者解釋道:“以前滬港通的門檻是50萬元,將很多中小投資者拒之門外,滬港深基金的成立解決了這個問題;但如果投資者買到的滬港深基金對港股配置不高、甚至空倉,實際上有違滬港深基金的初衷。”該人士指出,新規出臺就是幫助投資者“一目了然”地甄別“真假滬港通”。
滬港深基金發行或“降溫”
今年以來,港股市場“漲”聲不斷,部分投資港股的基金業績一路走高,滬港深基金借勢加大了發行力度。東方財富Choice資訊統計顯示,目前市場上主打滬港深概念的基金共計78只,而近一年來發行的相關基金達74只。有分析認為,新規除了對“風格飄移”的滬港深基金進行糾偏,未來相關產品的發行或有一定的降溫。
由于新規中針對港股投資比例和人員配置都提出了要求,也有不少基金業內人士認為,新規無疑推高了投資港股基金的發行“門檻”。
“投資港股市場原本就是為了分散風險,但新規要求相關產品投資港股的最低比例不能低于80%,而港股市場并沒有漲跌停機制,波動幅度較大,若產品以較高的倉位‘押注’港股市場,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將風險集中了。我個人估計部分公募基金公司未來發行滬港深產品的熱情會減弱。”某基金公司人士坦言。
更有市場人士表示,監管層出臺新政,也是為了給當前火爆的“滬港深”基金降溫,并提高門檻精選投資管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