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來混總是要還的,比如,曾經叱咤股市的“私募猛人”辛宇,近期就栽了跟頭。在多家國字號機構當過股票投資總監,在寧波漲停板敢死隊當過操盤手,80后“私募猛人”辛宇堪稱一代神人。然而,今年以來由辛宇發起設立的澤泉投資和神州牧投資,全線20個產品無一盈利,聽說最慘的虧了20%。
5000點成功逃頂,3000點滿倉殺入,澤泉投資辛宇成為2015年股災中最耀眼的私募明星之一,被媒體譽為“私募猛人”。當股災來臨時,他手持70億現金和團隊在陽光沙灘悠閑度假。“澤泉”、“神牧”兩個私募品牌也因此聲名鵲起。
2016年4月,在空倉蟄伏十個多月后,當滬指在3000點下方反復震蕩盤整之時,他像一匹嗅到肉味餓狼,毅然滿倉滿倉抄底、并直言已融資加倉。
2011年他揣著5000萬和兩個小伙伴成立了一家袖珍型私募,五年間,他所管理的基金規模最高達到120億。這位80后新生實戰派代表,經歷頗豐,兼有王牌游資和龍頭金融機構的工作經歷,曾經做過寧波游資操盤手,也先后在中金公司、清華控股資管公司工作過。辛宇脫穎而出的背后,網上關于他的投資傳聞也是多種多樣。但最精彩的莫過于那段堪稱私募界“報菜名”的真實經歷。
聽說,辛宇的澤泉投資創立初期,募資極度困難。公司第一支產品成立于2012年5月7日,初始募集規模僅4760萬元。當時他28歲,因為太年輕,沒什么人敢把錢交給這樣一個小年輕來打理,當時,他還沒有太多名氣。
轉機在于一個契機,有人發現辛宇對股票如數家珍、過目不忘的特長,個股研究的覆蓋面相當廣。于是,便有了“什么股票都知道”的個股競猜活動。辛宇不看交易軟件,客戶問股票,他就能對答出個股的名稱、代碼、業績、K線圖,由此獲得了一些投資人的認可,把產品賣了出去。
“這也是我的核心競爭力,很多人包括券商老總也沒見過有人能把所有股票都記住的,還能記得那么詳細。當年我能記住兩市95%左右的股票信息,這是日復一日通過復盤一點一滴積累的。”辛宇說。
都是規模惹的禍?20只產品都虧了
受小股災影響,不少私募都受到些許波及,但以精細化管理的小私募,多少還比較精銳,今年以來的“收成”還能達到+2.59%。可是,規模大的辛宇旗下的“澤泉”、“神牧”,竟然在同期沒有一只基金哪怕獲得一丁點收益。
根據最新公布的私募凈值數據顯示,澤泉投資旗下一共有26只基金產品正在運行。其中,凈值更新至2017年4月28日的8只產品,今年以來全部處于虧損狀態,且虧損率均在6%以上,有5只虧損率高于10%,其中,上善神州牧1號的虧損率更是超過了20%。
同時,神州牧投資旗下的38只基金產品中,凈值更新至2017年4月28日的有12只,今年以來凈值收益率也均為負數,且七成以上虧損率超過10%。其中旭升1號的虧損率高達16.92%。
澤泉投資和神州牧投資分別成立于2011年和2014年,兩家公司均是由實戰派新生代代表人物辛宇發起設立的專業投資管理公司。公司均推行趨勢投資,遵從尊重市場趨勢,投資順勢而為,在牛市的時候拼命賺錢,熊市的時候空倉休息的投資理念。
辛宇曾在公開場合分享自己的投資理念,稱股票投資的本質就是價格的交易,成功的投資者就是賺到了市場當中的“剪刀差”。公司成立之初,基金經理確實很好踐行了其投資理念,這點從上善神州牧1號初期的快速上漲和旭升1號的低倉位運行可以看出。
然而隨著名聲帶來的影響力,辛宇的基金規模越做越大,持倉也更加分散。有消息人士透露,澤泉與神牧資產管理規模目前常年維持在百億以上。
山雨欲來風滿樓,2017年咬定殼股不放松的辛宇,遇到了A股史上最嚴厲的殼資源整治風暴。
今年以來,兩公司多只基金表現均不樂觀,尤其是4月份,更是多只產品出現大幅回撤。據了解,這些基金中至少八成以上均是由辛宇管理并運行的,而此次4月份的凈值大幅回撤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其重倉了很多小市值公司的股票。
而如今,辛宇重倉的股票幾乎在產品間沒有交叉,即“一只基金重倉一只股票”,而非“多只基金重倉一只股票”。而在殼股布局上,辛宇的選股則更加分散,這一方面源于基金規模做大,一只產品能夠獨立運作成為流通股大股東,另一方面也顯示殼股交投清淡,身份變得難以為繼,重倉的風格變得更為軟化。
辛宇的那些精彩語錄 在市場真正走熊的時候,我是職業股民,我個人就不炒股票了,我這個人很弱小,戰勝不了這個市場,抵御不了這個風險,就把這個錢放在手里做做債券,活在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