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華化學的持股成本計算均假設:在可見的持股數量變動外,持有期間持有者未做頻繁的波段操作。采取該假設的理由主要包括:考察期間萬華化學整體是大V型走勢,但各季度內股價基本沒有出現極其劇烈的來回波動;淡水泉和重陽體量較大,風格上較偏重基本面,傾向于長期持股。
淡水泉成長基金1期(下稱“成長1期”)和精選1期在2015年二季度大舉買入萬華化學,當季度可以買到的最低價格約為23元(前復權,下同);三季度成長1期加倉10.32%,精選1期加倉28.08%,三季度可以買到的最低價格約為16元;四季度成長1期未操作,精選1期加倉4.76%,投資精英之淡水泉(下稱“投資精英”)雖顯示為新進,但由于其持股數量低于三季度前十大流通股股東門檻持股數量,很可能早在三季度就已經買入。到2015年末,成長1期持倉成本最低可能在22.4元附近,精選1期的成本最低可能在21.5元附近,投資精英的成本最低可能在16元附近。
2016年一季度,萬華化學股價繼續暴跌,最低觸及12元附近,成長1期當季度沒有操作,一度至少被套約50%(買入時總成本最低也要4.3億元,意味著該產品一度至少有超過2.1億元的賬面價值蒸發);精選1期當季度加倉了21.38%,如果加倉發生在13元附近(12元只是短暫觸及),則其持倉成本被進一步攤薄至19.2元,在股價觸及12元時也被套了近40%(買入總成本最低也要5.1億元,一度至少有超過1.9億元的賬面價值蒸發);投資精英當季度沒有操作,最大被套幅度至少也有25%(買入總成本最低也要2.8億元,一度至少有0.7億元賬面價值蒸發)。保守估計,在萬華化學股價2016年一季度觸及近幾年低位12元附近時,淡水泉三只產品至少有4.7億元賬面價值蒸發,被套幅度至少約40%。
2016年二季度到四季度,淡水泉三只產品在萬華化學的持倉都沒有變化;2017年一季度,除了投資精英減持6.52%以外,成長1期和精選1期的持倉仍沒有變化。就在過去這一年多時間里,萬華化學股價從最低12元附近最高上漲至31元附近并創下歷史新高,漲幅超過150%,淡水泉的堅持終得回報。
換一個角度來看,目前為止這個回報并不理想。如果2017年二季度還未減持,截至5月10日,成長1期持有萬華化學約兩年的累計收益率在相對樂觀的情況下可能最高僅為18%,和對應的期間最大近50%跌幅很不匹配;精選1期在萬華化學上約兩年的累計收益率最高為38%,和對應的期間最大近40%跌幅基本匹配;投資精英在萬華化學上六至七個季度的累計收益率最高為66%,和對應的期間最大約25%跌幅相比則較為理想。整體來看,在相當樂觀的估計下,三只產品在萬華化學上約兩年的累計收益率可達到38%,對應的期間最大跌幅近40%,收益和風險基本是1比1,并不突出。然而,從建倉到加倉都買在階段最低價其實是相當小概率的事件,不難推測,淡水泉實際操作結果的收益率很可能低于38%的水平,收益風險比也可能明顯小于1。按照一般收益風險比在2比1或者3比1的比例來看,在承受至少約40%的最大回撤時,淡水泉這樣的私募所期待的收益率不太可能只有40%或者60%(股價達到31元時三只產品可能獲得的最高收益率為61%),預計淡水泉將繼續持有并等待萬華化學再創新高。如果2017年二季度淡水泉就大幅減持,那么這筆交易就不能算得上成功。
重陽旗下產品重陽戰略才智基金也在2015年四季度大筆買入萬華化學,并在2016年一季度小幅增持,二季度繼續持有,三季度反彈過程中大幅減持并退出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按照相對樂觀的估計,重陽該產品在萬華化學上可獲得的最高收益率不超過25%,但最大跌幅接近30%,收益風險比也并不理想。從結果來看,重陽在萬華化學交易上錯失了其接下來半年中的新高之旅。
當然,以上估算并不代表實際結果,如果淡水泉或重陽在萬華化學上已有相當規模的低成本底倉,或者考察期間做了不少成功的波段操作,實際收益率和收益風險比也有可能突破上文估算的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