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端午節假期前最后一個工作日,證監會發布了《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也出臺了完善減持制度的專門規則。
有市場人士指出,減持新規對投資者預期影響是積極正面的,這次的減持新規是促進市場健康發展的一種手段,從市場中長期來說,對降低估值水平、打擊炒作之風、剎住目前“斷崖式”減持、促進踏踏實實經營實業等有促進作用。
那么,此次發布的減持新規對市場和相應機構影響幾何?機構對此怎么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為此采訪了多位市場人士。
董秘直呼重大利好
在端午節這個假期,投資者談論最多的莫過于在5月27日證監會發布的《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了,在各大新聞網站、各大論壇、微信群、證券從業人員朋友圈都能看到關于此新規的大討論。
各大券商也沒閑著,紛紛召開策略會。廣發策略認為,出臺減持新規是必要的,2017~2018年的定增解禁量將是史無前例的,第一個高峰期就在今年三季度,若不對解禁減持加以控制,確實可能造成股市供需結構失衡。“大小非”減持并不是近期市場疲弱的主因,但新規結合央行對流動性的最新表態,有助于緩解短期市場的恐慌情緒,6月股市可能沒有大家之前想的那么差。新規無法改變中期的盈利趨勢和利率趨勢,因此并不會扭轉市場中期“慢熊”格局。小盤股減持壓力的緩解使得市場上再次出現了“風格轉換”的呼聲,但這種風格轉換可能只是小盤股一個極短期的股價修復。中期來看,由于小盤股外延成長性喪失,即使限制了“大小非”的減持流出,也再難獲得偏好成長的增量資金流入,因此小盤股很難有持續的風格優勢。股市的中期趨勢還是受盈利、利率、風險偏好這三方面的共同影響。
山東一創業板上市公司董秘在朋友圈轉發證監會的新規文件后留言直呼:重大利好!而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對此也稱:重大利好。
北京一私募的張經理留言道:定增慘了,大宗慘了。他表示,對于愿意持續經營的好公司的控股股東,新規的三個月最多減持3%(競價1%,大宗2%)也足夠改善生活了。這個新規出臺后,“大小非”都有持續市值管理的需求了,大宗交易接盤者也需要市值管理了。董秘的重要性也增加了。
私募認為中期趨勢不改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此次減持新規影響最大的是上市公司大股東,定增投資者,大宗交易玩家。特別是后兩者,過去在A股二級市場一直扮演著非常低調但非常重要的通道作用。如今,新規一出,他們也被嚴格限制了。
因此,減持新規對機構會產生怎樣影響也成為市場熱議的焦點,其中對定增影響、對大宗交易影響以及對在這些業務上有布局的機構影響最受關注。
深圳一做大宗交易的項目經理對記者表示,“減持新規影響當然很直接。不看好的股票以前也能接,從現在往后是不會再有哪家大宗交易商愿意去接盤。只有有投資價值的才會以投資的角度去接。至于新規對大宗交易的玩法會有哪些改變,目前還不好說,可能會延伸出其他一些輔助機構。”
上周五市場收了一根縮量小陽線,依舊維持弱勢,大盤大趨勢還是空頭排列。減持新規出臺,在大盤的下降趨勢中,對盤面究竟會有何種影響?
“短期市場向好。會壓制股權項目和一級市場的估值,上市公司兩極分化,差的會想方設法賣出股權。好的會做好公司業績。至于對市場中期影響,則不大明朗。”深圳旭景長盛資產證券投資總監張帆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說。
“限制董監高減持的政策,我認為是偏中性的。第一,證監會在這個時候發布這個消息,不會是偏向誰。監管層考慮了市場的承受度。這個政策對未來三到六個月不會產生實質性影響,不能輕易解讀成利多或利空。對過去一些經常做定增、大宗交易的股票會有一些負面影響,但這些股票根本不會影響指數運行的方向。”前海方舟資本CEO成書新對記者表示,“我們不會太去看這個對市場中期影響,依舊會堅持價值投資,而成長性股票相應會謹慎。如果有些個股有減持意向或有定增資金在里面,我們會去規避。”
成書新認為,從大的策略看,有沒有這個政策,對市場中長期影響不大。上證指數趨勢不會輕易受一些政策利好利空的影響。一般來說,市場是多頭趨勢,依舊還會是多頭,是空頭趨勢,還是會繼續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