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昨日傍晚,中基協發布公告稱,因公示期滿三個月仍未主動聯系協會,21家私募機構管理人被注銷,這是中基協今年第二次注銷失聯私募機構。就在2個月前,中基協首次注銷了24家私構管理人,其中包括徐翔的上海澤熙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21家私募被注銷,不少產品仍顯示在運行
昨日傍晚,中基協發布公告稱,因公示期滿三個月仍未主動聯系協會,21家私募機構管理人被注銷,這是中基協今年第二次注銷失聯私募機構。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注銷的私募全部來自于1月份第十一批公示的106家失聯私募大名單中。
附表:第二批21家被注銷私募

廠長查詢中國基金業協會官網,發現大多公司僅發行過一款產品,且多為股權產品。不過,不少被注銷公司旗下產品竟然還顯示在運行中。
比如這個:





如果數據屬實,倒還算是不賴呢!不過大概率是數據許久未更新導致的。
被注銷私募合計達45家,最知名為澤熙
今年1月12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關于優化失聯機構自律機制及公示第十一批失聯私募機構的公告》規定,“自失聯機構公告發布之日起,列入失聯機構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滿三個月且未主動聯系協會并提供有效證明材料的,協會將注銷其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
3月20日,中基協首次注銷24家失聯私募,5月23日第二批注銷21家,迄今一共注銷45家私募。
在第一批被注銷的私募名單中,最為大家熟知的是上海澤熙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澤熙投資曾被中基協被列為“異常機構”,異常原因是未按要求按時提交經審計的年度財務報告,未按要求進行產品更新累計2次及以上。3月20日,上海澤熙成為首批被注銷的24家私募之一。1月23日,上海澤熙投資總經理徐翔因操縱證券市場被判刑,被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六個月。
按照規定,中基協通過登記的私募公司在私募基金登記備案系統預留的固定電話、手機號碼、電子郵件等均無法與公司取得聯系,公司亦未在限定時間內回復相關情況說明,這類公司將被列入失聯名單予以公示;自失聯機構公告發布之日起,列入失聯機構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滿三個月且未主動聯系協會并提供有效證明材料的,協會將注銷其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反之則可以從“失聯”機構名單中移除。
今年1月份,中基協公示了第十一批失聯私募機構名單,按照時間推算,距今3個多月。名單中包括106家機構,創下單次公布涉及私募數量的最高紀錄。值得注意的是,當時名單中有96家機構注冊地在深圳,占比超過九成。
已公布13批失聯機構,近20%被注銷
為了加強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自律管理工作,中基協2015年9月開始實施“失聯(異常)”私募機構公示制度,到今年5月份協會共對外公告13批失聯機構。
據了解,中基協在2015年2次公布失聯名單,合計涉及16家私募公司;2016年公布8次失聯名單,合計涉及126家私募公司;2017年以來共公布3次失聯名單合計188家私募公司,三年總計230家私募,注銷私募數量占公示數量近20%。從節奏上看,今年協會在加大對失聯私募的公示。而隨著資本市場的萎靡,預計還有更多私募在被注銷的路上。
對于投資人,如果避免踩雷買到失聯私募,的確頗具考驗。廠長以為,盡管大私募大多業績平庸,難入“老司機”的法眼,但規模過小的私募也勿盲目投資,特別是只發行過一款產品尚無過往業績;或是一款產品業績搶眼,立馬借此擴充規模,但不知能否經受住市場檢驗的。此外,股權類需要格外關注,由于標的透明度較證券類差十萬八千里,所以更是坑多、小心、勿入。總之,金錢無小事,投資私募前多方位多考察還是很有必要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