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央行發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稱,高度重視防控金融風險,加強金融監管協調,有機銜接監管政策出臺的時機和節奏,穩定市場預期,把握好去杠桿和維護流動性基本穩定的平衡,有序化解處置突出風險點,切實維護國家金融安全。
當天,銀監會在近期重點工作通報會上表態稱,自查督察和規范整改工作之間安排4到6個月的緩沖期,并實行新老劃斷,為銀行業金融機構穩妥有序處置風險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由此來看,監管對于穩妥有序去杠桿誠意十足。
繼一季度中國經濟開門紅之后,4月以來,伴隨著政策由穩增長轉向防風險,近期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頻頻出招,監管政策極為罕見地高密度出臺,顯示金融去杠桿的節奏比市場預期更快。
金融去杠桿的第一個浪頭
2016年7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確立了“防風險”的宏觀調控主題后,金融“去杠桿”逐漸拉開帷幕。去年,央行通過貨幣投放的“鎖短放長”來逐漸提高資金利率,倒逼金融機構去杠桿。2017年一季度,MPA(宏觀審慎評估體系)考核首次將表外理財納入。
高杠桿是如何引發金融危機的呢?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表示,杠桿率過高往往會導致負債方的付息償債壓力過大而無法維持,從而出現違約、破產清算或重組的情況。當較多企業出現債務問題,大面積的違約和清算將觸發費雪的債務-通縮多米諾骨牌,引發大規模廉價拋售、資產價格下跌、通貨緊縮、失業率上升、實際利率上升等一系列連鎖反應,從而引發金融危機。
“對金融企業的去杠桿必須持續推進,”李迅雷認為,中國金融業對GDP的貢獻過大了,2016年達到8.3%,超過美國、日本和英國的相應水平,這也是中國經濟脫實向虛的典型表現,如銀行的表外業務,金融機構的同業業務和民間理財業務等,這些年來都空前繁榮,同時也隱含了巨大系統性風險。金融機構去杠桿,實質上也有利于企業和政府部門去杠桿,尤其是國企和地方政府去杠桿,如去年銀行業總資產增加了33萬億元,其對應的很大一部分就是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的負債。
2017年4月,銀監會兩周連發7個文件,將這場金融去杠桿行動推向了高潮。此后,證監會、保監會等部門也陸續出臺針對各自監管領域的去杠桿政策。
銀監會連續發文警示風險、強化監管的政策效應在金融業持續釋放,部分商業銀行開始調整資產負債和經營模式,收縮同業和通道業務。4月21日,銀監會進一步表示要更加主動地防控金融風險,大力治理金融亂象;同日,證監會宣布,對現行期貨公司凈資本監管制度進行修訂,將期貨公司最低凈資本要求提高至3000萬元,此外,對前發審委員馮小樹違法買賣股票罰沒4.99億元;保監會也發出通知,嚴防嚴管嚴控保險市場違法違規行為,嚴防內外勾結干擾監管工作。
各監管部門輪番密集出臺監管政策,劍指金融風險,力推金融去杠桿,不僅讓金融機構忙于自查自糾,也讓金融市場因緊密監管而受到影響,資產價格走勢不斷下行。
本輪金融去杠桿對債市影響較大,不僅債券融資規模顯著下降,債券融資成本也明顯上升。長江證券研究報告顯示,3年期中票AAA和AA+發行利率由去年10月的3.33%和3.48%分別上升175BP和177BP至今年4月的5.08%和5.25%。相比之下,貸款和信托貸款的融資成本僅小幅上漲,3月一般貸款加權利率5.63%,較去年12月上升19BP,如果考慮年末一般貸款加權利率會季節性回落,貸款利率上升的幅度會更小;3月信托貸款預期收益率6.72%,較去年12月上升28BP。利用債券融資、貸款和信托貸款占社融的比重估算,一季度實體融資成本上升或在20~25BP左右,成本上升總體可控。
防風險是調控根本
或許是因為市場對金融去杠桿的組合拳表現出的“不良反應”,近日,一行三會頻頻釋放“溫和去杠桿”的政策信號。
5月12日,央行釋放4590億元的MLF(中期借貸便利)操作;央行也在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明確表示,“縮表”并不一定意味著收緊銀根,實際效果可能是放松銀根。銀監會也在同日的通氣會上表示,絕不因為處置風險而引發新的風險。央行和銀監會的表態似乎開始呵護市場。
5月15日,債市、股市等主要金融市場均表現不俗,一改此前連續多日的下跌勢頭。可以看出,監管部門對待金融去杠桿問題的最新態度,確實給市場吃了一顆定心丸。
李迅雷認為,去杠桿作為經濟結構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在操作層面,必須了解哪些杠桿要去、哪些杠桿要穩、哪些杠桿要加。基本判斷是:政府部門的杠桿要加,否則經濟矛盾就會凸顯;金融企業和非金融企業要去杠桿,居民部門則要穩杠桿,三者加總后看,中國經濟能實現穩杠桿就非常不錯了。中國經濟更現實的選擇是穩杠桿和轉杠桿,重點通過金融監管體制和激勵約束機制改革,降低金融部門的杠桿率,以此來帶動國企和地方政府降杠桿。
然而,經濟學家宋清輝認為,當前金融去杠桿的大方向沒有改變,選擇穩杠桿、轉杠桿不符合金融去杠桿的需求,也與高層對當前中國金融形勢的基本判斷背道而馳。從現狀來看,監管目的還未達到,因此監管不會放松,引導金融機構有序去杠桿、防控金融風險仍然是今后一段時期內金融領域工作的重點。
宋清輝同時表示,自今年4月份以來,“一行三會”重拳出擊已反映出其去杠桿決心。從總體看,央行貨幣政策穩健中性,市場流動性基本穩定,為“去杠桿”創造了良好環境。未來,隨著一系列去杠桿的措施出爐,有可能會帶來市場流動性緊張,導致A股市場出現下跌,讓很多優質個股在本輪調整中被錯殺。在此背景下,企業目前可以采取的應對措施很有限,在稅收方面做出相應改進,以及從企業內部運營上降本增效,不失為一個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