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讀
QFII對上海銀行的支持力度最大,一季度有三只QFII基金新進,分別是中國國際金融香港資產管理、瑞士銀行和南方東英資產,三家機構共新進買入2542.3萬股,涉及資金超過6億元。
雖然A股市場近期出現持續調整,不少個股創出階段性新低,但是銀行板塊卻表現堅挺,走出一波小牛行情。工、農、中、建四大行的股價直逼5178點時的高位,而招商銀行更是一騎絕塵,5月15日,招商最高沖至21.1元,創下2008年以來的新高。銀行股的強勁表現,吸引到QFII的關注,今年一季度QFII基金合計持有銀行股30.8億股,合計市值逾327億元。
QFII一季度加倉銀行股
近兩周,隨著監管趨嚴,各種去杠桿疊加,A股市場出現了較明顯的波動,不過銀行板塊卻表現堅挺。工商銀行本周一繼續上漲0.79%,收盤價為5.1元,最高價為5.12元,已經逼近5178點時的峰值5.71元,相比2015年8月25日的低點3.58元已經上漲四成,創下調整以來的新高。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和農業銀行的情況也如出一轍,均在這波調整中,創下階段性的高點。
表現最為強勢的當屬招商銀行,連續的上漲,使得招商銀行的股價迭創新高,本周一最高沖至21.1元,創下2008年以來的新高,為9年之最,距離2007年創下的歷史高點25.59元,也近在咫尺。
隨著銀行股的強勢表現,9家AH兩地上市的銀行股全部溢價,其中溢價幅度最大的是中信銀行,截至5月15日收盤,A股較H股溢價38.42%。
光大銀行位居其次,目前的溢價幅度為24.27%。民生銀行、交通銀行和工商銀行的溢價幅度也都超過10%,分別是16.16%、14.36%和11.56%。
溢價幅度最小的為農業銀行, 目前的溢價為4.74%。
“近期市場調整較為劇烈,一些業績沒有支撐,估值較高的小票殺跌非常嚴重,而低估值的藍籌,因為存在一定的安全邊際,則受到資金的追捧,這其實也是抱團取暖的一種現象。” 經傳多贏首席投顧張英姿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銀行股表現強勁,QFII資金也在今年一季度大幅回流銀行板塊, QFII今年一季度持有5只銀行股,分別是上海銀行、江蘇銀行、寧波銀行、南京銀行和北京銀行,合計持股數量為30.8億股。其中QFII對上海銀行的支持力度最大,一季度有三只QFII基金新進,分別是中國國際金融香港資產管理、瑞士銀行和南方東英資產,三家機構共新進買入2542.3萬股,涉及資金超過6億元。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在QFII持股占A股流通股比例最高的公司中,排名前三位的均為銀行股。其中,南京銀行的持股比例達15.94%,寧波銀行、北京銀行的持股比例分別為15.38%和13.64%。
“QFII總體來說都是長線投資,波段操作較少。銀行股的估值水平一直偏低, 目前滬深股市掛牌銀行共計25家,除了去年與今年剛剛掛牌不久的次新股外,其他銀行股的動態市盈率都處于個位數,如民生銀行的為5.1倍,農業銀行為5倍,半數銀行甚至破凈。估值可以說相對安全,是‘價值洼地’,具有一定的投資價值。” 國際技術分析協會會員戴若·顧比在FXword匯眾財富論壇上比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一季度銀行業績有所改善
除了估值誘人之外,銀行的業績也開始悄然改善。一季度,上市銀行累計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841億元,同比增長2.81%,比去年全年1.85%的增速有所加快。
息差仍是拖累盈利的最大絆腳石,但一季度可能已現低點。招商證券分析師馬鯤鵬表示,在今年MPA考核嚴格執行和金融監管全面加強的背景下,上市銀行業績增速的差異主要由各家銀行凈息差與資產質量的分化導致。
廣發基金曹世宇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流動性拐點在2016年出現,凈息差有所擴大,對于銀行利潤的提升,起到幫助作用。2017年的銀行板塊可能會走出一波較好的行情。”
投資者所擔心的壞賬問題,也得以緩解,銀監會發布2017年一季度主要監管指標數據。截至一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58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673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74%,比去年同期下降0.01個百分點。
上市銀行中,五大行的不良貸款率大多維持在1.5%左右,其中農行最高,達到2.33%,中行最低為1.45%。南京銀行和寧波銀行的不良率控制的較好,不到1%,分別是0.87%和0.91%。多家機構認為,不良貸款指標的改善,傳遞出銀行整體資產質量壓力減輕的積極信號,并判斷行業今年資產質量改善的趨勢將會延續。
曹世宇表示,此前大家所擔憂經濟基本面下滑,銀行壞賬大幅飆升的問題并沒有發生,從目前來看,經濟已經出現觸底反彈的跡象,這讓銀行的壓力大大緩解。
重陽投資分析師譚偉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過去幾年銀行不良資產壓力較大,因此撥備計提力度逐漸增大,撥備前利潤增速明顯高于凈利潤增速。近期隨著經濟回暖,銀行資產質量得以改善,壞賬率逐步降低,銀行的撥備計提也會有所調整,這都會改善銀行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