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陰跌之下,私募基金結束連續三個月的加倉動作,在4月份謹慎減倉。而此前一度站到市場風口的醫藥、消費等板塊依然頗受私募基金的青睞,位列重倉行業前列。
私募基金降倉位
4月份,上證綜指下跌2.11%,深證成指下跌1.86%,兩市成交額較3月份減少20.50%。
根據華潤信托發布的月度報告,入選華潤信托中國對沖基金指數的181只開放式證券投資私募產品4月末平均股票倉位為71.56%,比3月末下降了3.16個百分點,持倉超過八成的產品占比為54.68%,89.93%的私募將股票倉位維持在四成以上。顯然,私募基金對市場下跌風險謹慎作出了反應。從今年1月份A股回暖開始,私募基金已經連續三個月加倉。不過,從4月份降倉幅度看,盡管相比上個月降低了倉位,但依然高于去年12月份60.0%的倉位,且降幅相比也算溫和。

“我一點都不驚訝私募的降倉動作,我們實際感受到的降倉幅度可能更多。”上海一村投資總經理潘江表示,最近市場表現動蕩,市場情緒也比較低迷,擔憂程度比較高,短期內還需要謹慎回避進一步向下的風險,但中長期看股市依然有機會。
紅象投資董事長李冠宇也對此認為,鑒于近期的市場調整,私募倉位有所下降也正常。而機構作為主導力量,賣出的主要原因還在于對未來縮表所產生的未來經濟的變化,提前作出的反應。
他分析,縮表或造成市場利率的抬升,房地產、基建等融資成本提高,最終導致經濟增長放緩。
李冠宇表示,目前國家對宏觀調控的形式一是去杠桿,二是把控流動性。如果調控手段沒有變化,股票還是存在一定壓力,短期或有小反彈或者平穩走勢,但利空因素仍在,難以扭轉趨勢。對于創業板而言,整體的估值還是顯著高于主板,在風險偏好逐漸下降的情況下,其估值要逐漸接近與主板,或者有合理匹配的估值才比較合適。
另有滬上某私募投資經理建議,投資者要繼續觀望等待,控制好倉位,不為小波動而迷惑,別急于抄底。
依然鐘愛醫藥消費
白馬股在經歷起伏之后,依然還是投資者的心頭好。從資金流向看,私募基金對行業的偏好依然集中在醫藥、消費等行業。華潤信托的月度報告顯示,4月份,私募證券基金增持了交通運輸、信息服務、家用電器、醫藥生物、農林牧漁等行業。
同時,機械設備、交運設備、房地產、金融服務、電子等行業遭到減持,其中機械設備、房地產行業減持幅度較大。
根據行業持倉的百分比數據顯示,截至4月底,私募基金重倉的前五大行業為:醫藥生物、食品飲料、金融服務、機械設備、家用電器。


李冠宇對此表示,資金正在不斷向相對穩定的行業聚焦,看到二季報或者下半年預期比較好的公司就會意圖抱團。但當某個行業基本面出現重大問題時,就會有所調整,其調整幅度取決于行業自身的韌性。
“現在的問題在于,抱團行業估值明顯偏離合理估值,出現負面因素的時候,比如某個季度業績不達預期,就會出現很大的跌幅,不完全依賴基本面,有很強的資金行為在里面。”李冠宇表示。
他認為,上市公司業績總是在波動中成長,即使是抱團公司也存在某一時點下調的風險,當然,并不排除后續再創新高,但目前時點風險稍微大一點。
潘江也提示了此類風險。他表示,相對而言,真實的、有良好業績支撐的股票是符合大家的選擇要求,但這種抱團取暖的資金流向,有可能形成新的風險點。潘江認為,這些公司雖然有業績、公司治理也不差,但風險點在于估值相對偏貴。目前自己更愿意去尋找真正有業績,但估值還能接受的標的,比如智能手機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