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5月1日開始,上交所和深交所頒布的《分級基金業務管理指引》正式實施,核心的一點是:投資者要開通分級基金的投資權限,必須滿足權限開通前20個交易日其名下日均證券類資產不低于30萬元,并且本人必須要去證券營業部面簽,只有開了戶的投資者才能在二級市場上買賣分級A和分級B,同時實施母基金的分拆操作。根據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的統計,符合“30萬元”標準的自然人賬戶可能只占全體賬戶的20%。
對此,大泰金石識基研究院核心分析師王驊向紅周刊記者分析,管理新規提高了交易門檻,把中小投資者擋在了門外,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分級基金的流動性,導致了基金規模的大幅下滑。而分級B的持有者以散戶居多,因此對于分級B的需求有所降低,引發折價,引來套利盤進行折價套利;而分級A主要持有者是機構投資者,在原有需求不變的情況下,另外會新增配對轉換的買盤,因此現在的情形就是分級A的價格越來越高呈現溢價,分級B的價格不斷走低呈現折價,AB份額收益不平衡因此加劇。數據統計也佐證了王驊的觀點,散戶占據壓倒性優勢的分級B或將發生巨變。年報統計表明,截至去年底,分級B的總規模為715.73億份,其中機構僅僅持有110億份,而分級A中機構占比高達93%。同時,在此次管理新規正式實施之前,分級B的規模下降就已悄然開始。
在接受紅刊記者采訪時,招商基金負責分級的人士展望新規下分級的蛻變:短期來看,由于之前持有分級基金A/B份但不滿足開通交易權限的投資者,其手中持有的份額只能選擇賣出或者合并贖回,加上短期市場難見大的趨勢性上漲行情,分級B投資者買入熱情相對較低,因而分級基金目前整體呈現不同幅度的折價現象。折價現象的出現導致符合要求且開通交易權限的套利投資者,通過買入分級A/B份額后合并贖回,進而導致分級基金規模逐步減小。
新規或加速分級清盤
二級市場上,新規實施后的頭兩個交易日,網金B、新絲路B、中證800B(愛基,凈值,資訊)、成長B(愛基,凈值,資訊)、國金300 B(愛基,凈值,資訊)在第一天零成交,證保B級、惠豐B、互利B、浙商進取 (愛基,凈值,資訊)則在第二天零成交。隨著分級B成交量的縮水,分級基金整體規模萎縮是大概率事件,清盤的風險在加大。
一位不愿具名的私募人士表示,實際上在新規頒布之前,分級B的參與屬性也是越來越弱,因為股市這幾年的大環境不好,分級B的杠桿屬性在反彈時不如強勢股表現得充分;但往往在市場下跌時受杠桿影響,分級B會有超越指數的跌幅出現,特別是經常會有不期而至的下折出現,讓投資者心有余悸。坊間普遍的擔心是,分級基金新規的實施或許會引發分級基金的蝴蝶效應。(基金公司為了應對流動性風險,被迫賣股補充流動性,而這又可能加劇相關股票的下跌,連帶同行業的其余分級B增大下折概率)
不過,并非所有的基金公司對新規執行效果“悲觀”,富國基金人士對紅周刊記者表示,分級基金產品自身有其生命力,并不會就此消亡,分級B所提供的是杠桿做多股市的工具,仍有其價值。最直接的對比是,與同樣散戶為主但門檻達50萬元的融資融券相比,分級B的融資成本顯然更低。
接受紅周刊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近兩年熊市使分級基金的杠桿風險充分暴露,分級基金下折所引發的“慘案”也常常出現,在分級新品早已被停發的背景下,分級新規很有可能將淘汰一批非主流品種,對基金公司而言,部分規?!澳_踩紅線”的分級基金的清盤警報已經鳴響。
統計表明,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內地總共有26只分級基金的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的清盤紅線,長盛旗下總共有三只基金不幸“入圍”。其中規模倒數前五位的分別是國投瑞銀瑞澤中證創業成長、招商滬深300高貝塔、長信一帶一路 (愛基,凈值,資訊)、諾德深證300分級 、銀河滬深300成長。截至4月末,內地分級基金總份額為1479.74億份,環比3月底減少101.34億份,相比2016年底已減少233.5億份,而新規可能導致的合并贖回潮必然會進一步加劇分級基金總份額的縮減。
據統計,2016年總共有18只公募基金遭到清盤,其中10只為分級基金。除去清盤外,分級基金轉型為LOF或許是一條較好的出路,2017年以來已經有2只分級基金成功轉型。
基金公司管理費或縮水
若分級基金管理新規引發大面積合并贖回母基金,基金公司的管理費收入將銳減。
由于管理費只在基金的半年報和年報中體現,紅周刊記者查閱數據后發現,截至去年年底,內地四只“分級大鱷”基金的管理費收入均在億元以上。其中,富國旗下11只分級基金的總規模約為605.78億元,總共賺取了6.32億元的管理費,約占富國總管理費收入的36%,排在了內地分級基金貢獻榜的首位;而排在第二至第四位的是鵬華基金 、招商基金、申萬菱信基金,分別賺取了2.974億元、1.5億元、1億元以上的管理費收入。
接受紅周刊記者采訪時,深圳某資深分級基金研究人士提出假設,若投資者合并分級兩類份額成母基金不贖回,則管理費不會出現縮水。她指出,若投資者選擇合并后持有,則實際上將分級基金視為了一類不帶杠桿的指數基金,這種概率雖然偏小,但其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中是可能存在的。因為A股的整體氛圍并未好轉,慘淡的分級B成交量實際上限制了套利操作的可能性,而沒有足夠誘惑力的套利空間,也就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住了合并后母基金的大肆贖回。
但前述不愿具名的私募人士則表示,如果投資者將分級基金兩類份額合并后,不贖回母基金實際上是不明智的,因為分級指數基金的管理費一般要收1%,而普通的指數型基金通常只收0.5%左右,費率上處于劣勢;同時,由于分級基金的設計原理,每次在市場暴漲或者異動之時,分級基金總會出現比較大的申購贖回,這樣沖擊成本會比較大。疊加兩重因素,投資者大概率會在合并分級基金兩類份額后贖回母基金。
因此,指望靠分級基金吃飯的公募基金們或許要另辟管理費戰場了,分級基金的風頭很可能將被LOF取代。富國基金人士指出,如果未來投資者交易分級基金的目的不再是做杠桿,更多地是為了以行業指數為主的指數投資和申購贖回套利,LOF會是較為合適的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