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摘星脫帽”的*ST公司在二級市場受到追捧。
比如已經實現“摘星脫帽”的八一鋼鐵4月20日以來逆市上漲近30%,如果從1月17日大盤企穩以來算,漲幅超60%。
而還有更牛的,比如*ST煤氣,2015年9月以來,雖然經歷了股災和熔斷,但該股卻逆市大漲168%,奇跡般的實現了穿越牛熊。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5月3日,根據2016年年報業績,有14只個股2016年年報期實現凈利潤扭虧為盈且營業收入超過1000萬元。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
從年報凈利潤角度看,*ST金瑞、*ST油工兩家公司2016年度實現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均超過10億元,分別為15.57億元、12.88億元,每股收益分別為3.45元、0.28元,而*ST煤氣(3.84億元)、*ST錢江(3.28億元)等公司本期也實現歸屬母公司凈利潤超過億元,在2016年實現了不俗的業績表現。
通過對扭虧原因梳理,上述公司主要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2016年發生并購重組,主營業務發生變更,業績大幅改善;
第二類,通過加強管理等措施,使經營情況得到有效改善;
第三類,投資收益大幅增長,拉動業績扭虧為盈。
需要注意的是,在當前階段,部分前期實現較多漲幅的個股會在更名后出現回調走勢,因此,主營業務收入大幅改善、前期漲幅相對較少的個股在后市或更具投資機會。
分析人士表示,在年報披露密集期過后,實現扭虧的*ST股將集中進行更名,而市場的“脫星摘帽”行情也將進入最后一個階段。
部分公募抱團ST股
而觀察最新年報數據可以發現,公募基金也存在扎堆ST的情況。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2016年年報數據顯示,66只ST個股獲得公募基金入駐,占到兩市總計87只ST股的75%;其中增持25家,新進32家,僅9家遭公募基金減持。
而有些個股一季報甚至獲得公募的進一步增持,比如大牛股*ST煤氣,2016年報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已經有6家公募基金,但第一大股東還是產業資本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
但到了2017一季報,則幾乎被公募“霸屏”,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不但第一的位置被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長城環保主題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占據;而且總計有8家公募基金現身前10大流通股股東。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
更有基金公司旗下的多只基金抱團持有ST股,這家基金公司就是總部位于北京的新華基金。新華基金一季報顯示,旗下多只基金當季的十大重倉股中浮現出*ST股的身影。
具體來看,新華鑫動力的十大重倉股中有八一鋼鐵和*ST金瑞,新華優選分紅十大重倉股中有*ST錢江,新華泛資源優選中有八一鋼鐵,新華優選消費同樣持有八一鋼鐵,新華萬銀多元策略持有八一鋼鐵,新華積極價值持有*ST金瑞,新華鑫益持有八一鋼鐵,新華鑫盛持有八一鋼鐵,新華靈活主題的第二大重倉股為*ST金瑞。
統計數據顯示,八一鋼鐵最受新華系基金歡迎,一季報中6次出現在該公司旗下不同權益類基金的十大重倉股中;其次是*ST金瑞,該股的身影總共3次閃現;另外,*ST錢江也是榜上有名。

(新華系基金扎堆入駐八一鋼鐵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
值得注意的是,在6只持有八一鋼鐵的基金中,新華鑫動力和新華萬銀多元策略甚至將其作為頭號重倉股。
摘帽還需自身硬
“摘帽行情”當下雖如火如荼,但也并非全無風險—一次性的非經常性收益、并購重組仍是*ST族2016年度扭虧的兩大主因。隨著監管的越來越嚴格,“摘帽”可要“打鐵還需自身硬”。
3月6日,深交所發文指出,在年末突擊進行重大交易,是一些公司借以扭虧摘帽、規避連續虧損戴帽、規避暫停上市以至退市的常用手段。針對這一現象,深交所在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期間進一步強化了對年末資產出售、重大資產重組等交易事項的監管力度,密切關注會計處理合規性、高溢價變賣資產、關聯方潛在利益輸送等利潤操縱行為,把依法從嚴全面監管的要求落到實處。
上交所在更早之前曾就年報監管表示,通過監管前移,提前就突擊交易、調節會計處理方式的典型案例展開問詢,同時約談了20余家次的上市公司年報審計機構。
比如2014年、2015年連續虧損的*ST珠江,4月28日公布年報顯示,2016年凈利潤7330萬元,實現扭虧為盈。背后原因之一便是公司轉讓三亞萬嘉酒店管理有限公司100%的股權及位于海南省三亞市三亞灣路212號的三棟別墅房產等。
還有不少上市公司通過政府補助增厚業績,比如八一鋼鐵已連續兩年虧損,2016年實現凈利潤3710萬元,其中接受政府補助2.47億元,退市風險被大幅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