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總的來講資產管理新規的落地,從三個方面是要封堵風險的。
一、打破剛性兌付,以前大家買理財產品有政府兜底、有銀行兜底、有機構兜底,所以買理財產品只買找高收益的,但他不知道高收益的背后是高風險,這次強調打破剛性兌付,意味著投資者購買的理財產品虧了、賺了都自行承擔。
當然機構也不準搞剛性兌付,如果搞的話就夠了,機構就違規了。
過去金融機構是怎么搞剛性兌付的?一是借新換舊,發新產品兌付到期的老產品,實際上就是龐氏騙局;二是啞巴吃黃蓮,就是銀行或者信托機構自己承擔, 用自營資金接盤。
二、不許層層加杠桿,或者說規范杠桿。過去各種各樣的產品相嵌,優先級、劣后級把杠桿放得很大,現在規定要加杠桿也只能是1:1。
眾所周知,股市上融資比例就是1:1,多了也就不能再加加,其實,這算是一種透支,風險也是被放大,所以現在加杠桿只能1:1,將風險更小化了。
三、打掉資金池。在水皮你看來,打掉資金池對資管市場是最大的變化,現在鼓勵做凈值化管理。什么叫凈值化管理?就是每一項投資對應到每一項具體產品的凈值的變化,有效防阻資金池的問題,發新補舊或者拆東墻補西墻的問題。拆東墻補西墻總有一天是補補過來的。
所以這三個方面是資產管理新規重點防范的區域,應該講這個規定層次很高,不光是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包括外匯管理局出面,現在經過了金融發展穩定委員會的討論,后來又上升到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討論,規格非常高,放在中央要打三大戰役的背景之下,重要性就更加突出了。
所以,我們作為投資者應該引起高度重視,因為這個理財市場的天真的是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