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今年以來,公募基金清盤速度加快,不到一季度的時間,已有86只基金清盤,其數量已經超過去年的一半。數據顯示,目前仍有超過500只基金規模不足5000萬元,未來或將有更多基金清盤或轉型。業內人士表示,目前的清盤趨勢實際上是基金行業的供給側改革,在存量較高的情況下,這種優勝劣汰的過程將有利于行業中資源運用效率的提升。
“迷你基金”清盤加速
今年以來,公募基金清盤速度進一步提升,截至3月27日,已有86只基金清盤。
2014年,匯添富基金旗下匯添富28天理財主動清盤,拉開了公募基金主動清盤的序幕。數據顯示,當年,共有6只基金清盤(A/B/C類分開統計,下同),2015年和2016年,分別有55只和35只基金清盤。去年,公募基金清盤加速,清盤的基金數量達到150只。
根據規定,在開放式基金合同生效后的存續期內,若連續60日基金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或者連續60日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達不到200人,則基金管理人在經中國證監會批準后有權宣布該基金終止。
統計顯示,截至今年3月27日,仍有569只“迷你基金”規模不足5000萬元,其中227只基金規模甚至不到2000萬元,天弘基金、大成基金、中融基金旗下“迷你基金”相對較多。業內人士稱,在強監管背景下大量委外資金贖回,“迷你基金”的清盤在所難免,未來還將有更多基金選擇清盤或轉型。
優勝劣汰
盈米財富基金分析師沈丹琳表示,部分債券型基金面臨清盤風險主要是受委外撤資的影響,加上2016年-2017年債券市場低迷也間接促進了債券型基金規模變小;指數基金中,一些個性化指數基金因為受眾面小,難以被廣大投資者接受,規模隨之減小;類似地,目前主要以跟蹤海外指數為主的QDII基金,部分跟蹤過于細分的指數或者業績達不到投資目標的基金都很難擴大規模。而主動型基金的規模則受業績影響較明顯,同類基金之間也存在較強的替代效應。
目前,市場上的公募基金產品已經超過5000只,沈丹琳認為,全市場上的基金存量較高,“迷你基金”清盤加速正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是公募基金行業的供給側改革,“占用市場資源但又不能得到投資者認同的基金,確實應該盡快調整或者終止,這樣有利于行業中資源運用效率的提升。”對于基金公司來說,規模較小的基金選擇清盤也可以為公司節省成本,將有限的資源運用到開發和管理更符合投資者需求的產品上去。
有公募基金人士表示,今后公募基金行業或向兩個方面發展:一是面向機構和面向普通投資者的基金產品將更加分化獨立;二是具體基金將從大量同質化轉向精品個性化,這樣也能推動更高效、更有針對性地實現不同類型投資者的需求。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