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生股權變更風波的上海某基金公司旗下產品逆襲,則是源于等到熊股觸底回升。現任基金經理在2016年10月之后才開始單獨管理產品,在2017年全年排名后1/10,與2016年前1/10的成績簡直是天壤之別。此基金也持有停牌股,2016年四季度開始持有新開源,2017年3月下旬開始停牌,調整估值近一個跌停。2017年三季度建倉的中國鋁業,9月初開始停牌,公司給出兩個跌停估值。2017年該基金持有熊股不少,全年持有的上海電力、醋化股份年內股價分別下跌23.58%、16.36%。2017年四季度保留了7只三季度內建倉的重倉股,除了前述兩只年度持續下跌的股票,還有兩只在2017年四季度一直下跌的券商股,可能是源于持續下跌,無法賣出,今年終于迎來反彈機會。現在這些股票后勁有多高難以預測,如果此基金今年不能較好把握買入時機,難言長期業績領先。
換人換股的基金彰顯新氣象
新基金經理上任后,根據自己的理解調整持倉,往往會給產品帶來新氣象,這類基金可值得重點關注。逆襲基金中,多只產品都有新人加入,如2017年9月華富量子生命力新換了基金經理,同年10月更換基金經理的是中銀研究精選和長盛國企改革主題,12月份是南方轉型增長,今年1月是新華鑫弘。新基金經理有自己的想法,可能改變基金的業績狀況。
長盛國企改革主題最為明顯。2017年10月9日,喬培濤開始和同事共同管理此基金,大量配置金融股。當年四季度末金融股倉位達22.17%,對比一至三季度的金融股倉位1.03%、6.03%、15.79%,顯然是大踏步增配,在整體都加倉了金融股的長盛內部,也屬于積極程度較大的產品。在當季的季報中,基金經理這樣表述投資邏輯:“在四季度做了一些調倉,在國企改革的大框架下,加大了一些主流品種的配置,如金融地產等”。2018年伊始,金融股領漲市場,年初至1月24日,金融指數上漲超過10%,重倉持有金融股的長盛國企改革主題凈值超越同類產品。
基金經理主動操作水平是產品超越市場的關鍵。及時調整重倉股的基金,是最值得留意的產品,博時旗下產品就是好例子。博時裕隆沖進前1/10,其在2017年四季度更換了8只重倉股,前三季度更換數量分別是2只、4只、6只,這樣的替換,幾乎相當于大換血,新購入的中南建設、工商銀行、金科股份今年以來漲幅均超5%。
同樣沖進前1/10的博時回報靈活配置,換了8只重倉股,有5只漲幅超過5%。新進的大族激光和中國國航漲幅都超過10%,工商銀行和農業銀行予以保留,但在金融股下跌時,其凈值變化不大,可能及時減倉了金融股。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