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繼本周一創業板指單日大漲3.61%之后,昨日又上漲了0.83%,創業板的連續上漲,讓很多機構人士再次紛紛關注起創藍籌、細分行業龍頭。
媒體記者還記得不久前跟兩位基金經理交流時,其中一位提到,“嘗試買了個二線藍籌,后來研究了以后發現還是不行,然后就賣了。”另一位則說,“除了行業龍頭,不知道能買什么?即使是行業第二的公司,增速上很多也明顯落后于行業龍頭?!?br/> 進入2018年以來,關于“龍頭”二字同樣在很多投資者心中揮之不去。不管是基金公司的觀點,還是最近新基金的發行,都經常能見到“龍頭”二字。如果說“龍頭”個股如此誘人,作為普通投資者又不知道如何選龍頭,是不是直接選擇“龍頭”基金就可以呢?市場上那些以“龍頭”命名的基金又都表現如何呢?
“龍頭”成賣點
回顧去年的行情,可能大家對于一些龍頭個股的上漲仍然記憶猶新,比如貴州茅臺、格力電器、萬科A等,這些傳統行業的龍頭個股上漲,給基金投資帶來了豐厚的回報。而當進入2018年以來,特別是隨著昨天創業板指單日大漲,不少業內人士紛紛表示,細分行業龍頭值得關注。
有意思的是,這種“龍頭”效應似乎越來越深入人心,甚至被紛紛用作基金產品的亮點。記者注意到,在進入2018年以來,有好幾只新基金的發行紛紛在名稱中加入“龍頭”二字。比如近期即將開賣或正在發行的華夏行業龍頭回報、廣發滬港深龍頭混合,以及剛剛于2018年1月24日成立的建信龍頭企業股票,都突出了“龍頭”字眼。
其中,華夏行業龍頭回報分別從傳統龍頭經濟、消費行業龍頭、新經濟龍頭闡述了未來需要布局的重要板塊的龍頭企業選擇思路;廣發基金則認為,擇機布局細分行業龍頭或許是當前性價比最高的應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