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本世紀初,年輕的公募基金經理們擎起了價值投資的大旗。格力電器、伊利股份、云南白藥等眾多白馬牛股為公募基金帶來了豐厚收益,也成為公募基金業踐行價值投資的標桿。如今,在公募基金業多年的努力和堅持下,價值投資的理念在A股市場逐步深入人心,成為最主流的投資模式。
在A股上市公司數量和總市值不斷擴張的背景下,基金經理秉承的價值投資理念與時俱進。從早期的“五朵金花”耀眼綻放,到各類藍籌股的驚艷亮相,再到近期注重個股“成長性”的長期價值投資,基金經理們不斷完善自己的價值投資理念,發現企業價值,引導資源配置,積極踐行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五朵金花”的啟蒙
A股市場價值投資的啟蒙始于公募基金引領的“五朵金花”行情。2003年,熊市寒風刺骨,但石化、鋼鐵、汽車、銀行和電力這五大板塊猛然崛起,帶動A股市場一路上揚,一掃此前概念炒作的陰霾,不僅有效地穩住了指數,還為價值投資的首次亮相積攢了不少人氣。
在“五朵金花”綻放的前一年,A股市場正在忍受指數高位回落的折磨,眾多個股的一瀉千里讓基金經理們深刻反思:什么才是真正的投資之道?在反復思考后,回歸價值漸漸成為市場共識。年輕的公募基金作為當時最重要的機構投資者,義無反顧地擎起價值投資的大旗。可以說,如果不是公募基金的推動,“五朵金花”的行情不會綻放得如此艷麗,價值投資也不會如此迅速烙進眾多投資者心中。
在一位老資格基金經理的回憶中,那是公募基金行業建立“研究驅動投資”原則的元年:基金經理們開始耗費大量精力研究宏觀經濟面、行業景氣度和個股基本面,從中尋找被市場錯殺的價值股,“五朵金花”就是在這樣的研究過程中被挖掘出來的。在深度研究的基礎上,公募基金們形成了新投資模式,將大量資金集中在“五朵金花”上。
“回頭來看,那時大盤藍籌股就是價值投資的標志,無論基金經理還是其他投資者,對價值投資的理解還不夠深入。但不管怎么說,這是一個好的開始。”該基金經理說。
堅定踐行價值投資
再美的花朵,也有凋零之時。“五朵金花”的謝幕,一度引發投資者對價值投資的非議。尤其是歷經兩次規模較大的牛熊轉換后,在許多投資者眼里,價值投資被打上了“市場風格”的標簽,視之為“風格輪動”中的某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