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余只貨基“休假”
貨幣基金在春節前后的火爆,主要有兩大因素在推動:一是今年2月以來,全球股市持續震蕩,A股大幅下跌;二是貨幣基金自身短期收益率較高。恰逢春節來臨,貨幣基金便成為國內投資者避險首選配置。
2月22日據記者走訪上海一家農業銀行營業部了解到,該行銷售的短期理財產品收益率最高為4.7%。而根據數據,截至2月7日,多達20只貨幣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已超過5%,7日年化收益率超過4.5%的貨幣基金有167只。
不過,高收益率的貨幣基金產品在春節期間并不容易配置到,這與基金公司的階段性調整政策有直接關系。
根據以往行業消息,基金公司一方面會出于主動管控基金規模的考慮,采取暫停申購或大額申購措施,另一方面會在每個節假日前最后幾個交易日暫停申購,以減小資產規模波動帶來的沖擊,穩定投資收益。
早在春節前,部分基金公司根據旗下貨幣基金的實際運行情況做出了階段性的調整,比如暫停申購或暫停大額申購。數據顯示,截至2月14日,共有64只貨幣基金紛紛在春節假期前發布公告稱,為了保證基金的平穩運作,保護基金持有人利益,宣布暫停申購或暫停大額申購。
比如,2月13日,交銀施羅德基金同時發布了12則公告稱,自2月13日起,將暫停交銀貨幣A、交銀貨幣B、交銀理財21天B等12只貨幣基金大額申購業務。
在春節期間暫停大額申購的貨幣基金名單中,單日申購上限調整為50萬元至5億元不等,平均暫停申購天數為13天。其中單日申購上限最小和最大的貨幣基金分別為大成月添利債券A和鑫元安鑫寶貨幣,這兩只基金此前也曾在國慶節期間暫停大額申購。
恒豐泰石總經理韓瑋在接據記者采訪時表示,貨幣基金春節暫停申購贖回,主要是兩方面原因:一是出于流動性考慮,春節期間債券貨幣相關市場停牌,必須要暫停申購贖回;二是出于公平性考慮,長假期間基本面發生變化較多,通過暫停申購贖回防止套利行為。
經濟學家宋清輝認為,基金業績有滯后性效應,會被突增的規模所“攤薄”。因此,基金公司對貨幣基金采取暫停大額申購措施主要原因是為了保業績、保排名。歷年來,基金規模排名也是基金公司爭奪的“重頭戲”,排名靠前的績優基金,更容易受到投資者的大力買入,從而可能帶來大量資金流入。
“年后會有一些積累的贖回量,同時也有一些積累的申購量,貨幣基金是高流動性的金融工具,出現風險的概率微乎其微,不必擔心。”韓瑋表示,由于貨幣基金只能投資一年以內到期的債券,因此2018年股市波動對貨幣基金收益不會有直接影響。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