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基金入門知識:基金收益怎么區分和理解?購買基金時,常聽一句話:這個基金很好,能夠跑贏大盤指數,賺取超額收益。不太懂的人對此云里霧里的,小編在本文對此簡單進行解讀。
其實并不復雜,它追求的是基金的阿爾法收益。
總的來說,基金的收益有兩部分組成,阿爾法收益和貝塔收益。基金收益有基金策略和大盤上漲帶來的收益,以及殘留收益三部分組成。用公式說:基金收益=阿爾法收益+貝塔收益+殘留收益其中,基金經理通過選股,賺取超出市場收益之外的收益,稱為阿爾法收益。
它是主動型的,主要看基金經理的水平。
最常見是股票型基金,就需要基金經理,依靠精選行業和個股,來賺取超越大盤的收益。
這也正是基金經理的價值所在。
貝塔收益,是指大盤上漲帶來的收益,也就是水漲船高取得的收益。它是被動型的,與基金經理的個人能力關系不大。最典型的是指數基金,代表的就是某一板塊或者行業的整體平均情況。而殘留收益是隨機變量,平均值為0,可忽略。
當基金經理投資時,就相當于在一輛行駛的火車上同向跑步。基金經理的速度,等于火車的速度加上基金經理在火車上跑動的速度。也就是說,基金的收益等于市場整體的漲幅加上基金經理的策略收益。由于火車的速度,對于整個列車上的人是一樣的,同理,整個市場的漲跌,對于所有基金經理來說也是一樣的。這里的火車速度,也就是整個市場的漲跌收益,就是貝塔收益。基金經理在火車上跑動的速度,要看個人能力,就是阿爾法收益。
我們常說的選基要選一個好的基金經理,就是因為基金經理能帶來阿爾法收益,這個相當不容易。不會選基金的話,最好買指數基金,為的就是賺取市場的平均收益。
因為只要看準一個行業的大趨勢,就能入手,不需要太多專業知識,也不用在意基金經理的好壞。所以說,阿爾法收益,靠的是投資者的選基能力,要有真本事,而貝塔收益,只需跟隨大趨勢就好。
有個比喻很形象:阿爾法收益是肉,貝塔收益是面。指數基金全是貝塔,賣的是饅頭;主動型基金賣的有肉有面,是包子。
事實上,很多普通投資者,連面都吃不上,吃到的只有草,還被當做韭菜收割,是很痛心的事。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