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團伙瘋狂套取公民信用卡信息,隨后使用克隆和盜刷的手段實施信用卡詐騙犯罪,作案300余起,涉案金額1000余萬元。
案例中,正是不法分子通過非法手段獲取了用戶的敏感信息,再通過偽造銀行卡的方式將資金盜走。這種偽卡盜刷的案例非常多,但也正在呈逐步減少的趨勢,主要還是歸功于技術的不斷完善與進步,比如使用IC卡代替傳統的磁條卡等。
那么,還有哪些渠道更容易發生盜刷呢?
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第一盜刷通道為快捷支付,該渠道盜刷比例為65%,占比最高,其安全性較低。其次為網銀行支付渠道,以及偽卡。
快捷支付雖然相對方便,但安全性不及網銀行支付,只需要銀行卡信息、身份信息以及簡單驗證就能夠進行支付,并且無需使用U盾等。
? 常見的盜刷步驟:
(1)用戶信息被泄露,如銀行卡號、身份證號、手機號碼等重要信息;
(2)不法分子將用戶的銀行卡綁定第三方支付平臺,開通快捷支付功能;
(3)不法分子發起交易,通過騙取、攔截用戶手機驗證碼等方式完成支付。
作為持卡人,建議盡量選擇安全性更高的方式進行支付。另外,各家銀行提供了失卡保障服務,能夠為盜刷起到彌補作用。
什么是失卡保障?是銀行提供給持卡人的一項服務,當卡片丟失后,持卡人可致電銀行掛失,在掛失之前銀行規定的時間內的損失,銀行可進行賠償。
目前,多數銀行均提供失卡保障服務,目前,渣打、中行、建行、浦發、交行、光大、平安、中心、招行、廣發等10家銀行是提供信用卡失卡保障服務的, 通常盜刷掛失前48小時內或72小時內,發生的盜刷,銀行可提供全面保障。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