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放管理難持續
談到跳槽,不同規模的私募也各有不同的煩惱。
多位小型私募基金總經理表示,研究員跳槽的核心還是薪資水平。優秀的研究員身價自然較高,而普通私募給不出太高的薪水。而且不少成熟的研究員工作年限和工作能力并不匹配,"性價比"低。實際上,不少私募本身并未設定清晰的激勵政策,薪酬發放較為隨意。
不過,即使大型私募也并非就可以給出高薪資。比如合伙人數量較多的大型私募,其合伙人本身能力較強,研究員的作用不大,給出的薪酬自然就不高。盡管研究員跳槽頻繁,公司也不會特別重視。
在業內人士看來,很多問題是無解的,人員流動還會是私募行業的常態。他們認為,有10%的人員流動屬于正常,但如果內部人員流動達到30%,這就需要老板重新審視公司的管理問題。行業人員流動性問題也折射出私募基金行業普遍存在的公司管理粗放的問題。
一位大型私募投資經理表示,私募是一個高流動性的行業,現實且浮躁,太多人都急于把錢賺到手,流動性高是一個無解的行業常態。但是,私募負責人需要認識到,私募機構要做大可能只需要抓住一波機會就可以做到,但要持久發展,必須要有明確的管理制度和穩定的投研隊伍。投資和管理是缺一不可的兩個方面,現在很多私募都是做投資出身,對公司管理并不在行。
格上財富分析師雷蕾表示,私募行業說到底還是一個人才密集型行業,而優秀人才對于更完善的激勵機制、更好的福利待遇、更強的投研支持與信息共享機制、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都有很高的追求,這也使得行業中人才流動非常頻繁。優秀私募應該花更多精力,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并且留住他們。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