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2018年以來,伴隨著A股的節節攀升,基金銷售也出現了久違的牛市盛況。大眾證券報記者統計發現,截至1月25日,正在發行的基金數目(A/C份額分開計算)接近200只,有的基金一日售罄,首募規模最大的突破300億。新基金銷售火爆的現狀引發監管層關注,日前下文呼吁業內堅持長期穩健經營理念,并引導投資者理性投資。
基金銷售再現火爆
記者據Wind數據統計發現,今年以來的新發基金已有8只宣告成立。其中超百億規模基金有兩只,分別是興全合宜和招商添潤3個月定開。此外,華夏穩盛和華安紅利精選兩只基金的首募規模也都超過了50億,分別為78.17億份和50.23億份。
其中最“吸金”的莫過于1月24日宣告成立的興全合宜這只基金,僅僅1天就提前結束募集,而且首募規模高達326.9959億元,有效認購總戶數34.9萬戶,成為五年多來首募規模最大的新基金。資料顯示,此前國內首發規模前兩大基金分別是成立于2006年12月12日的嘉實策略增長和成立于2012年5月4日的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基金,首募規模分別為419.17億元、329.69億元。
事實上,自2017年下半年以來,隨著市場賺錢效應的顯現,公募基金的發行規模就開始明顯增加。Wind數據顯示,2017年10-12月,股票型基金的發行份額分別達到了82.93億份、131.49億份和57.89億份,位居全年前三。
基金熱銷的現狀已引起監管層關注。1月23日,證監會機構監管部向各公募基金管理人、托管人、銷售機構下發了最新一期《機構監管情況通報》,呼吁業內堅持長期穩健經營理念,推動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并提出基金發行的規模要與管理人自身的投資能力相匹配。
記者注意到,為了合理控制基金募集規模,有的基金已經對投資者的認購設定了上限,如于1月23日發行東方紅睿澤三年定開混合基金,設定單個基金賬戶累計認購金額不得超過1萬元,且限定發行時間僅為1月23日一天。
“爆款”背后三大緣由
新基金發行屢現“爆款”,有分析人士指出主要源于三方面因素。
其一,炒股不如買基的歷史教育。Wind數據統計,2017年,上證指數上漲6.56%,深證成指上漲8.48%,滬深300指數上漲21.78%;A股市場2017年之前上市的3029只股票中,收益率的中位數僅為-20.68%,下跌的比例達到76.76%。而同期,2017年之前成立的1733只股票型基金與混合型基金 (剔除聯接基金,A/B/C端只保留A)的平均收益為12.25%,中位數10.41%;其中,83.53%的基金實現了正收益,更有27.69%的基金取得了超過20%的收益。
其二,基金公司優良口碑疊加明星基金經理效應。這一點在興全合宜的熱銷上體現得尤為淋漓盡致。銀河證券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興全基金過去5年的股票投資平均收益達218.93%(指數法算數平均),居同期68家基金管理公司第一。同時,該公司新基金產品的發行節奏較慢。興全基金成立15年來,公司僅發行了20只公募基金(不含興全合宜),其中11只為權益類產品,興全合宜為興全基金兩年半以來發行的首只權益類產品。此外,擬任基金經理過往業績突出。截至2017年12月31日,謝治宇管理的興全合潤期間復權單位凈值增長271.75%;興全輕資期間復權單位凈值增長率為105.67%。
其三,A股行情的明顯轉暖。截至1月25日,今年以來上證綜指累計漲幅已達7.29%,成交額達4.76萬億元,上證50指數更是漲幅達10.38%。2018年初至今,全市場漲幅超過20%的股票超100只。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