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知易行難
既然找到了行業的痛點,是否可以一刀切,直接拉長考核周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這一做法對個人及公司均有著不小的挑戰。
一些基金經理認為,價值型投資的基本導向,決定了其投資通常是中長周期和逆周期的。這意味著其基金凈值和排名可能階段性波動較大,且這種波動有時候會被外界披上“業績很差”、“頑固不化”、“投資能力落伍”的評價。
在業績和風格落后期間,市場壓力的層層傳遞,可能令不少投資團隊和基金經理受到壓力,產生動搖,乃至被迫離開投資崗位。
幾年前,上海一位價值型基金經理曾經因為業績波動遭遇集中批評。但如今回過頭看,其時恰逢價值風格低迷之際,業績波動只是風格穩定的表現。
不少受訪的業內人士認為,如果基金經理買入的股票長時間表現不好,更多的可能是看錯了,是其分析判斷沒有做到位、研究不深入,或是基金公司投研決策的流程出現了問題所致。上述業內人士還反問,多年以后,滯漲的股票還是不漲怎么辦,誰來承擔這份責任?
此外,從基金經理的投研角度來說,堅守價值投資還須對公司財務、行業競爭格局、公司高管、產業鏈上下游的情況等有著更深的研究,形成更敏銳的洞察力,這也并非易事。
對于未來的不確定性是基金公司拉長考核周期最大的敵人,這也意味著,擺在價值型基金經理面前的路并不平坦。
價值投資者的業績考核標準為何需要五年之久?業內一位知名私募總經理認為,按照公司真正的價值進行投資,相當于實業投資,投資回報周期自然也要遵循實業投資的節奏。而企業生命周期變化規律是以十二年為周期的長程循環,它又由上升期、高峰期、平穩期、低潮期等四個不同階段的小周期組成,每個小周期分為三年。所以,價值投資的考核周期至少需要三年的時間,最佳是五年。
慶幸的是,上證報記者了解到,多家基金公司正在逐漸縮小一年期考核的投資比重,增加長期考核的分量,個別公司甚至將考核周期拉長至三年。可以預見,通過拉長考核期限的方式,降低當年業績對基金經理的激勵作用,鼓勵長期投資,追求長期穩健收益,或是未來行業發展的主流方向。
不過,長期權重占比多少合適,最終取決于各家資管公司的價值導向。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任何變化都不能遠離以客戶長期盈利為核心的導向,這也是資管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
關于“爆款”基金被圍堵 長期價值型基金“王者歸來”的相關內容,小編先整理到這里,了解更多基金行情及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基金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