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銀行理財實際收益你真的會算嗎?元旦放假回家朋友聚會時,得知他花了幾萬塊錢買了銀行的理財產品,讓我給看看。買的產品他找了銀行上名字,我看了下是銀行自己發的,風險也在R2級,收益挺不錯5.21%,比銀行3年定存還高,還行又問幾個投資期限的問題:
Q:你什么時候把錢轉進去的
A:他說當時就轉進去了。
Q:什么時候開始計息
A:上個月就開始計息了,具體時間需要查一查。
Q:什么產品到期后多長時間錢到賬?
A:產品到期后錢不是到帳了嗎?
你看這就是理財的大忌,我們買一件衣服、買鞋還要貨比三家,你的血汗錢交給銀行了,為啥這些基本的事情都不搞明白呢?要是銀行經理給你推薦款保險、或者高風險的產品,你辨別不出來,買了以后怎么辦呢?
朋友見我問的怎么多,有點慌了,說怎么有啥問題嗎?我說據你說的,產品看來沒啥問題,就是到手收益沒有那么高而已。這是為什么呢?
因為你拿錢購買銀行理財之后,它要經歷三個階段:
三個階段,你知道嗎
首先是:募集期或者認購期,通俗來說銀行募集資金和朋友選購產品的時間,在這期間把錢轉進去后只計活期利息或者不計息,如果募集期或者認購期過長就會拉低收益。
其次是起息日到到期日就是銀行管理運營資產的時間,披露的預期年化收益也只算這段時間的。
最后是產品到期后,本金和利息到期時間。大多數朋友認為產品到期就直接收到本金利息了,其實不一定。有的銀行產品到期后當天到賬,有些銀行專門選節假日或周五到期,然后說要1-3個工作日才到賬,這樣會浪費好幾天的時間,尤其碰到春節國慶,資金站崗的時間就更長了。因為到期日和到帳日之間連活期利息都沒有,所以選擇買銀行理財時到期日和到賬日間隔越短越好。
綜上所述銀行理財算實際收益,我們要分3段計算,募集期到起息日是一段、起息日到到期日是一段、到期日到到賬日又是一段,每段都按什么利息計算,這些都要搞清楚。而資金少活期利息可以忽略不計的情況下,給大家分享一個估算實際年化收益算法:
拿我朋友這個算購買一款年化收益5.21%,風險等級為R2級的銀行理財,它的投資時間為91天,他在認購期的第一天,就把錢轉了進去,而起息日是一周后,產品結束后本息當天到賬,這樣算下來實際年化收益=5.21%*91/(91+7)=4.8%,實際收益沒有想象的那么高。
所以呢,銀行理財不要只考慮預期收益高就買,還要注意認購期和到賬期的過長會拉低實際收益。獲取更多理財資訊及行情知識,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