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理財資訊:年底銀行“爭奇斗艷”!“花招”出不停!年底銀行攬儲大戲拉開帷幕,存款送禮的活動又開始搞起來了。走進銀行大廳,就看到了那塊熟悉的熒光板。板上寫著“大額存單、定期存款利率上浮”;“存款、買理財達到xxxx就送食用油、大米等”,板子旁邊則放置了一堆油和米。
對于大爺大媽來說,基本上也不會接觸當下熱門的互聯網理財,更多的還是去銀行定存,購買銀行的理財產品。年底這段時間,銀行上調了定存和理財產品的收益,大爺大媽們能夠獲得更多的收益,而且還能有油有米拿,確實是一件開心的事情。
不過,小編要提醒下,千萬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沖昏了頭腦。銀行在面對年底攬儲壓力之下,可能會使出一些套路,不要只想著撿漏,同時更要小心別被套路啊!
套路一、存款、理財變保險
儲戶:我要存款,5萬存兩年。
銀行:正好我們年底在搞活動,2年4.2%利率,比普通存款和理財產品還要高哦。
儲戶:太好了,那我辦了。
于是,銀行給了儲戶幾張單子辦理,儲戶也沒有細看就簽了字。
一年后。
儲戶:我急用錢,你把我這筆存款給我取出來吧。
銀行:對不起,這筆錢暫時不能取出,得滿2年才能取。
儲戶:你玩我啊,之前存了那么多筆都能提前取,利息我不要了還不行嗎?
銀行:您這不是定期存款,而是保險,提前支取相當于退保,要支付30%的手續費。
儲戶:我X,不僅沒賺到一分錢,還要自己倒貼!
以上就是典型的存款變保險的過程,你一看年底收益率比平時高好多,不假思索就把錢投進去了。很有可能,你買的其實不是普通理財,而是保險。這算是銀行的一種銷售“誤導”。
銀行所謂的這種存款實際上就是一種保險理財。保險理財的坑不少,小編整理了三點:
1、部分產品期限太長,流動性太差,退保的代價非常高,甚至需要損失部分本金;
2、風險偏高,不適合謹慎型及穩健型的投資者;
3、收益達標率不高,拿到手的收益很可能低于預期的收益。
如何防騙:
存款、理財變保險,這種誤導銷售的現象近些年時常會發生,我們該如何防范呢?小編整理了以下幾點:
1、銀行賣的保險理財期限普遍偏長,一般至少三年,五年、十年更為常見,定期存款期限在五年以內,銀行理財期限絕大多數在一年以內,如果銀行給你推薦了一款五年期或期限更長的產品,則很有可能是保險。
2、保險理財的收益率要遠高于存款,保險的收益率大致在3%-6%之間,更多在4%-5%之間,而存款利率就非常低了,一年期才1.95%,三年、五年都很少超過4%的,如果銀行給你推薦的“存款”利率高達5%,那肯定不是真的存款。
3、保險理財流動性非常差,不能提前支取,或提前支取要付出很高的代價,比如本金的30%,但是定期存款可以隨時提前支取,損失的只是利息而已。所以,你在購買之前一定要問清能否提前支取,如果這款產品期限為五年且不能提前支取,那十有八九就是保險。
4、認認真真看完全部的合同,在購買產品時,一定要慎重,仔細閱讀合同里面的條款。其實只要你能從頭到尾一個字不落的看完,很容易分別這是不是一款保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