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理財資訊:從理財新規看2018年的投資形勢!這兩天很多小伙伴問及資管新規的影響,這個問題確實值得再好好說一說。資管新規作為金融嚴格監管措施的一部分,和美聯儲加息周期一并,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影響金融市場的兩大主要因素,也將影響到2018年我們資產組合的選擇。
資管新規的核心要點就是要取消銀行理財的資金池模式。
什么是資金池模式呢?我去銀行買理財,銀行給我5%的收益,然后就把我的錢收走了,過了半個月,市場資金緊張了,你也去銀行買理財,這時候理財收益漲到了6%,銀行把你的錢也收走了。雖然我們的錢的利率不一樣,但銀行無所謂,它會把我們的錢都放在一起,形象的說就像一個裝水的池子,叫做資金池。有項目要投資的時候,比如可以賺8%,就從這個池子里拿錢去投。
資金池有兩個特點,第一個是項目不對應,大家的錢都混到池子里,無所謂誰的錢對應哪個項目,當有某一個項目違約的時候,就用整個池子獲得的收益去彌補,這樣反映到每個理財產品上來看,就是收益降低了一點兒,但每個理財產品都很難賠本。
第二個是期限不對應,銀行為了降低成本,喜歡發短期的理財,因為不斷的有人買理財,也不斷的有理財到期,就像一個池子有一個水管進水,同時有一根水管排水,池子里的存水總有那么多,所以銀行就可以利用這些資金去投長期的項目,賺取長短期利息的差價。
其實銀行在經營存款和貸款的時候,就是這么搞的,業務模式本身沒有問題。風險在于如果銀行的貸款發生了大量的壞賬,收不回來了,就會給儲戶造成損失,所以監管限制了銀行的貸款規模,要求銀行必須有一定的凈資本,才能按照比例去發放貸款,萬一出現了損失可以用凈資本抵償。
但是理財并沒有這個要求,所以當理財規模越來越大的時候,萬一出現系統性風險,比如債市大跌、信用風險集中爆發,那理財產品就可能產生虧損,一旦理財虧損,大家不買理財了,資金池續不上,就會引發連鎖金融危機。
所以這次理財新規說,以后不許弄資金池了,理財要回歸代客理財的本質,每個理財都要對應到項目,項目賺了就是賺了,賠了就是賠了,期限也要對應。過渡期到2019年6月30日,在那之前都清理干凈。
銀行理財投的什么呢?各種債券,加上地方政府的各種基建項目。這些資產里面有很多都是3年期以上的,在2019年6月30日前根本就不會到期。好,那問題來了,等到2019年6月30日的時候,不許發資金池了,那去哪兒找錢去承接這些項目呢?
發項目制的理財?如果銀行跟你說,有一款2年到期的理財產品,投資的是某二線城市的供水管道,能不能還錢要看到時候地方政府的信用,收益率不能說要按凈值算,你買嗎?我相信已經習慣了預期收益+剛兌的廣大理財用戶,至少有一半心里會打鼓。所以銀行必然要產生資金缺口。
那怎么辦?第一個想法就是能賣的趕快賣,這個叫做資產證券化。可是不好意思,大伙現在都想甩燙手山芋,誰也不比誰傻,哪有那么多人買呢?第二個想法,那就只好自己接回來,找錢湊錢去接這些項目,那么就會造成資金緊張,抬升利率。
同時呢,美國也不讓我們省心。大家看到了,美聯儲馬上12月又要加一次息。前幾天兩院都通過了稅改法案,這也給2018年聯儲加息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外圍的利率上去了,國內的資金又緊張,不管央行跟不跟隨加息,國內的利率成本早就已經上去了。下面圖是國債和國開債的利率走勢,很明顯可以看出來,現在的利率水平,跟過去的歷史同期比,已經是處于相對的高位了。
以上就是關于理財資訊:從理財新規看2018年的投資形勢的相關內容,了解更多理財知識及行情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基金理財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