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孫宏斌頻頻上頭條,吃瓜群眾們對他的財務狀況非常關心,幾乎天天擺弄著算盤計算孫宏斌身家增長了多少。一組數據顯示,孫宏斌一個月內賺了幾百億,令無數人得了紅眼病。
若再聯想到前段時間孫宏斌提起樂視網時抹眼淚的情景,對比無疑非常明顯,在樂視網及樂視其他板塊上虧多少,就在融創上加倍賺回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孫宏斌做到了,還有人測算過,即便樂視網復牌后連吃幾個跌停板,也不會影響孫宏斌的身家和他在地產富豪榜上的排名。
以融創為代表的內房股近幾個月來成了港股市場的絕對亮點,對恒指的貢獻是歷史性的。按照普遍的投資規律,當吃瓜群眾們關注到融創及內房股的時候,人家已經翻倍了,聰明的資金在數錢的時候不知道笑翻了多少次。
伴隨著內房股的攻城略地,A股地產股也急速上揚,萬科表現最為明顯,最近已創出歷史新高,超越寶能、恒大舉牌時奠定的高位。其他地產股也不遑多讓,你追我趕的態勢較為明顯。
僅從走勢上來看,地產股已經進入牛市,但有關房地產的分歧也異常激烈。最近屢有地產大家縱論樓市,雖然他們不一定能看懂,但他們的言論倒是形成了強烈的反彈。
目前有兩個問題比較膠著:1、房價還會不會漲?2、地產股還會不會漲?這兩問題是天問,只有黑嘴能回答。
這半年來,融創股價的上漲速度遠遠超過融創樓盤的漲價速度,這是毋庸置疑的,那么,融創的股價是否隱含了融創樓盤未來大幅漲價的預期?或者說,以融創為代表的地產股走牛的邏輯是否與房價有一丁點關系?這個問題并不新鮮,過往的諸多案例和研究實際上已經給出了答案,房價與股價是彼此獨立運行的,這和其他行業不一樣。
以萬科為例,萬科目前約3000億元的市值首先是寶能撬動的,和業績向好沒有任何關系,其次是本輪浪潮帶動的,和深鐵“入主”,萬科“姓國”關系不大。萬科從未引領地產股走強。要說引領,那是恒大和融創。
所以很自然的邏輯是,萬科及A股地產股能否繼續走牛,要視乎內房股是否能延續強勢,或者能將這種勢頭平移給A股地產股。當然,這個邏輯實際上無法形成自洽,這也是房地產板塊屢屢產生爭議的原因之一,不管怎么分析,很容易被證偽或推翻,沒有定論。
回到融創,自入股樂視網后,先后被多家國際評級機構下調評級,并且市場上對融創高負債的質疑也從未停歇,甚至覺得這家公司的資金鏈分分鐘會斷裂。無論從哪個維度觀測,融創都不是一家安全的公司,盡管如此,融創引領了大潮,并且周期還不短,這就是市場的認可。很多時候,越分析越糊涂,最后自己把自己否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