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事兒:
分析師作基金經理結果如何?
先說結論:這是真事兒,也是典型的反轉劇情。以相關指數為據,頭部分析師近一年的業績在天天基金網股票型基金總榜中排名20/644位(前3.1%),在混合型基金總榜中排名為32/1759位(前1.8%),在指數型基金總榜中排名為10/458位(前2.2%)。
通常的投資行業鄙視鏈中,賣方分析師通常被認為處于下風。這是由目前主流的賣方研究盈利模式決定的。
本欄粉絲也經常留言指摘賣方分析師和研報的不靠譜。齊齊魯雖然三觀還算正常,但也不免偶爾取悅。因為每次談到分析師和研報的靠譜,閱讀量就會明顯下降。
我記得不止三五次地說,頭部分析師和頭部研報是靠譜的。所謂“頭部”,用七屆新財富冠軍趙曉光的話來解釋,就是研究是過剩的,但好的研究是不過剩的——指的是“好的研究”那部分。趙曉光認為,研究報告市場也遵循“28法則”,20%的好的研究報告是有人看的。用當下的評價標準看,新財富最佳分析師,自然是“頭部分析師”,他們發布的重點研報也自然是“頭部研報”。但是很多人不相信“頭部”,后臺也收到過各種質疑,其中有個典型問題:
如果他們準,他們為啥不去管錢?他們當基金經理會怎么樣?
其實賣方研究員轉行基金經理的確乎不少,但一直沒有人能夠做到比較全面的統計。有沒有一個比較好的方法來回答這個問題?
說個久被忽視的指數吧,其實早在2006年,《新財富》雜志和深證信息就已經推出了“新財富最佳分析師指數”(399354)。
圖片說明:“分析師指數”近一年表現。從上到下分別為分析師指數、滬深300、滬綜指和中證全指走勢。
這個指數的主要特點就在“頭部”。由當年新財富最佳分析師選股成池,再按標準編制,成分股100只。
你可以想象,這就是新財富最佳分析師捏到一起做的一只基金。今年初,這個指數進行了優化,官方表述是兩條:第一,由按年調整動態股變為按季調整;第二,更重視宏觀策略。
我個人認為,要回答賣方分析師是否能夠管好錢的問題,這個指數是個很好的基準,至少忠實記錄了11年來頭部分析師的表現。
好,那么根據這個指數的忠實記錄,過往分析師的長期表現如何呢?
《新財富》的官方統計如下:
本文開頭的統計結果也是依據“分析師指數”的表現統計的,在這樣的口徑下,該指數表現無論在主動管理還是被動管理開放式基金中,排名都在前4%分位以內。《新財富》統計的結果比我更豐富,還涵蓋了其他區間。
比如,與主動管理型基金比,“分析師指數”近3年表現位于前1/5分位;近5年表現位于前30%分位。
偶爾迎合情緒的我,大部分時間也是相信地心引力的。賣方研究這行養活了2300多名分析師,直接服務著至少35萬億資金(取新財富票圈數字),間接影響著上億賬戶——你以為他們在這玩哪?
圖片說明:今年漲幅較好的股票,其實研報中都有較長時間的推薦。
研究創造價值,就這么簡單。如果一定要加一句話,那就是:頭部研究,你真的值得關注。如果結合形勢再加一句話,根據我的觀感,在今年的市場風格中(價值+確定性),看頭部研報是有很大機會能夠賺錢的。
當然,最后也要補充一下,在現實生活中,由分析師轉行作為基金經理主動管理的基金,往往體現出對分析師生涯的路徑依賴,相關產品的主題性比較突出,由于市場風水輪轉的影響,業績的分化也就難以避免。
那句話是怎么說的來著?
“理想不僅是個引誘,并且是個諷刺,在未做以前,它是美麗的對象;去做以后,它變成了殘酷的對照。”哪有那么好走的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