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以來,港股先跌后升,在經歷月初回踩60天線后,恒指過去一周重新發力,現已企穩26000點關口,向上空間再次拓寬。在風格指數表現方面,值得一提的是,近五個交易日,年初以來表現相對滯后的中小型股異軍突起,恒生中小型股指數近六個交易日累計漲幅達4.2%,同期恒生大型股指數表現相對落后,漲幅僅2.8%。
現在說港股已開始演繹大行情,似乎有點后知后覺,但此番連續沖高,由資金推動則毋庸置疑。“北水”資金近期持續南下,主要在追逐銀行、保險等大金融板塊。其中還暗含了A股納入MSCI效應以及北向債券通啟動效應所帶來的國際資本借道港股,加碼的邏輯逐漸明朗化。未來港股有機會迎來內地資本和國際資本兩大沖擊波,當中的投資機遇可以想象。
近期北水狂追中資金融股,并以銀行H股漲勢最猛,典型的恒生AH股溢價指數,已回落至124附近,且AH股折價率最低前20者,大部分已被銀行股所占據。近兩年隨著滬港通、深港通不斷深入,此前市場所普遍期許的現象正在逐漸兌現,即兩地資金池交流更加活躍及兩地估值高低懸殊縮小。
觀察今年以來的內地金融監管導向及迭創新高的上證50指數,當下內地A股市場的投資理念或在逐漸轉變。資金追逐低估值藍籌,遵循價值導向、業績導向的投資思路,應該是大勢所趨。就A股漂亮50崛起,也算是走出小牛市行情。內地A股投資風格在轉換,也將直接影響到北水資金在港股市場的投資風格,近段時間的中資金融股估值向A股靠穩的趨勢就是個重要信號。
港股藍籌持續發力,中小型股就沒有投資機會了嗎?答案是否定的,從近一周的盤面投資者不難發現港股風格轉換的跡象。現在內地投資理念正轉向價值導向,所以業績為王的策略肯定會逐漸彰顯,給港市帶來機會。恒生綜合中小型指數,大部分已被納入港股通標的,雖然成交還不及大藍籌活躍,但也不乏個別走出獨立行情的強勢股。另外一個特點,即使平時股價波動較小,成交不太活躍的股份,臨近業績期時,大都也會有個“蘇醒期”,或隨好業績扶搖直上,或因業績倒退股價直瀉千里。如果疊加內地資金參與,這種刺激效應將變得更大。
在個股方面,以中國先鋒醫藥(01345.HK)為例,該股為恒生綜合小型股指數成份股,從事進口藥品及醫療器械的綜合營銷及推廣業務。過往經營業績增長穩健,股價走勢亦符合業績導向,公司2016年收益增長22.5%,純利增長達38.3%,表現靚麗。主營進口藥及器械分銷的公司,業績的爆發通常來源于明星產品及潛力產品所帶來的收入增長預期。先鋒推出的里爾統、麥咪康帕和紐儲非等潛力產品,已逐漸完成良好的市場布局,加上明星產品希弗全、戴芬和普利莫等增長穩步上升,可預期2017年的中期業績延續2016年良好勢頭,亦會有不錯增幅。今年6月底,公司還獲得美國Ortho Development的BKS骨科器械產品的中國獨家分銷權,該產品與現有廣泛應用于骨科領域的藥品“戴芬”系列將可形成協同效應。BKS骨科器械毛利率高于公司現有器械產品平均水平,或在今明兩年的營收中有所貢獻。
公司股價方面,2016年初隨港股大市調整并見歷史新低,下半年港股走出反彈行情,公司股價受益于利好業績提振,也走出一波大升浪(半年增長約一倍)。但其后公司經歷股權轉讓風波,市場資金態度趨審慎,股價上升動力亦受到限制。目前不確定性因素已經掃除,先鋒醫藥股價或將重回業績催升軌道上來,若中期業績向好,新一輪的蘇醒行情值得期待。
綜上所述,大藍籌股價已高高在上,套利部分資金轉戰業績蘇醒期的中小型股,算得上是不錯選擇。港股沽空機制的存在,對于業績期的選擇也更豐富。業績預喜可以提前部署多倉,而對于業績可能下滑的可沽空標的,提前部署空倉也是獲利途徑。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