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以擁抱“成長股投資”為傲的基金經理,在中國經濟結構性轉型的大旗下,通過長期給予眾多“成長股”高估值的投資模式而賺得盆滿缽滿。但近期創業板指頻遭重創,不少帶著“成長股”光環的個股,因業績不達預期導致股價“閃崩”,逼迫基金經理重新審視投資策略。越來越多的基金經理表示,未來市場的博弈會更多地朝價值投資方向發展,業績與估值相匹配的績優股才是值得長期投資的對象,而“偽成長股”的高估值終將被戳破。
高估值難持續
對于創業板近期的連續下跌,多數基金經理將其歸咎于業績不達預期,這種對于“偽成長股”的“估值殺”或在一定時間內持續。
海富通國策導向基金經理施敏佳表示,上周末半年報業績預告相繼出爐,業績低于預期的公司集中在創業板成分股,導致創業板17日重挫。今年以來的投資邏輯大多遵循“業績為王”的主線,創業板成分公司過去幾年依賴大規模收購兼并業務擴張的光景不再,一旦傳統業務業績不達標,股價必然遭遇重創。綜合政策面和技術面,對創業板短期內持謹慎態度。
光大保德信基金認為,創業板中報業績預告不及預期,可能是此次創業板大跌的一大原因,而業績的預期差在結構行情中的作用更明顯。中報預披露接近尾聲,中小板和創業板業績增速雙降,而近期股價表現與其盈利預期變動相關性高,全部A股的盈利增速預期在2017年是逐季下行的,這種背景下市場給予盈利不達預期的“懲罰”較強,盤中“閃崩”股就是佐證。
東吳基金付琦指出,在上周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中,鼓勵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擴大直接融資比例,發展新三板、區域性股權市場,建設普惠金融體系,服務小微企業等提法,會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創業板在資本市場中的地位,大大降低“殼資源”的炒作空間,這些均對17日創業板走勢施加了影響。創業板回調幅度較大的根源在于業績。當前,創業板處于從高位回落的過程中,尚未走出“熊市”形態。
深挖業績確定性
面對著創業板高估值難以為繼的現狀,基金經理將投資思路聚焦在業績確定性更高的績優股身上。
光大保德信基金表示,下階段操作策略上,應該關注投資的“性價比”,核心邏輯為流動性緩和下,市場風格擴散至估值和業績能夠動態匹配。回顧二季度“利率跑得比基本面更快”的情況,市場抱團低估值、高ROE的消費白馬龍頭,而下半年利率上行斜率較二季度緩和,意味著估值和業績能夠動態匹配。同時,具備全球估值比較優勢的價值品種料有所表現,風格由消費白馬向PB-ROE配置象限左下方的區間“遷移”,建議關注配置金融、地產、汽車等低估值龍頭,在主題投資方面以國改及“一帶一路”為主。
萬家基金建議,關注業績確定性高的價值股。以銀行為主的大金融板塊,地產、PPP、建筑和基建為主的大建筑板塊,家電、白酒和醫藥為代表的大消費板塊,會在藍籌股中脫穎而出。上投摩根基金公司表示,A股總體估值趨于合理,市場將更加重視對企業實際業績增長的要求,估值合理且增長確定性較高的個股值得關注。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