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子欲養而親不待,當子女們想要去贍養自己的父母時,父母卻已離我們而去了。這不禁想到了一位女大學生向別人借了200萬,計劃用15年還清貸款以及“用余生報答父母”的事件。對于這樣的盡孝做法,你覺得可行嗎?
但嘉豐瑞德理財小編認為,雖說此種做法實現起來可能不現實,但是我們仍要盡我們所能,努力工作攢錢,趕上父母老去的速度來提早孝敬他們,從細微之處盡孝。
招式一:“陪伴”盡孝
對父母來說,陪伴是最好的盡孝,一個身無分文,但是一直陪伴在側照顧飲食起居的孩子未必比不上遠方每月寄大把錢回家的孩子。然而很多人認為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就要和父母分開,為的是能讓孩子更加獨立。
然而,任何事情沒有公式可以套,我們還是要根據具體情況而調整。“和不和父母住”不應該被拉到上綱上線的位置,僅從經濟學角度講,嘉豐瑞德理財小編認為一大家子在一起其實是最省錢最實惠的,而且可以達到多者共存,彼此互相照顧,甚至很多矛盾也可以在相處中化解,也是最“完美”的盡孝方式。
招式二:“分期”盡孝
一次性給父母上萬,甚至上百萬,除非做子女的特別有錢,否則那些只靠工資來生活的工薪族基本不可能拿出如此之大數目的資金。但是做子女的有些事情確實可以真正實現的,只要你愿意去做。首先給父母配置養老型保險,可以考慮自己畢業后領到第一份工資后就可以開始進行。養老保險就有點類似于兒女給父母的“分期強制儲蓄”,支付周期長,但是分期壓力并不大。
另外,還有一種“分期”盡孝方式,也不需要等太久。兒女們可以拿出一筆資金為父母配置一些每月可以拿到收益的穩利精選組合投資計劃這類的理財產品,穩穩理財且每月收益就可以為父母的生活費“再加一點”,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
招式三:“奮斗”盡孝
你的奮斗速度快于父母老去的速度,也是一種盡孝方式。要保持著一種“雖然我在奮斗,但是我的心始終和你們連在一起”的態度。至于給父母多少錢,有錢就多給,沒錢就少給,如果父母沒有嫌貧愛富的思想,那么對他們來說并不會有太大區別。
嘉豐瑞德理財小編認為,努力過好自己的人生,是對父母最大的盡孝,最好能讓你的父母以一個“友情客串”的身份,能夠全程見證你的一步步成長和發展,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給你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議,一些大牌的明星周杰倫,范冰冰等,基本還都是由父母掌管自己所有的財務,他們的父母更懂得做投資,能幫助他們賺得更多的收入。
其實父母的要求并不多,出發點大多是希望子女過得好,能夠得償所愿。平時,還希望子女有時間常回家看看,還能和他們像朋友一樣地聊生活,聊工作,聊興趣,足矣。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