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半年報工作結束,現在基金公司最關心的一件事情是:年中別家都報啥產品?發行回暖了嗎?
記者從多家基金公司獲悉,目前基金申報加速,各家基金在去庫存之后,近期新發基金逐步回暖,統計顯示,7月第一周新發基金就有27只。不過,基金募集仍低迷,規模較小,且部分基金出現募集延期現象。
與去年不同的是,隨著去庫存的完成,委外新基金銳減,今年大量申報委外產品的現象也已不復存在。此外,值得注意的一個新動向是,下半年FOF基金將發行,它可能成為基民投資公募基金的主要方式。
募集仍低迷
連日來,記者從多家基金公司了解到,各家在根據自己特點報產品。
一家大型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近期計劃報滬港深基金,采用保本策略。我們下半年根據公司自身的產品結構將報偏股型基金,指數基金,滬港深基金之類產品。”
另一家小型基金公司人士則表示,“我們在報債券類產品,還沒批下來,可能還是以短端為主,逢機布局中長端。因為短端今年上半年收益都不錯,長端則要看機會。”
華南某基金公司人士則表示,“我們今年新發產品不作為重點,今年的重點是持續營銷明星股票基金。”
據證監會官方網站數據統計顯示,基金行政審批進度中,1-6月份,受理基金分別為:0只、6只、5只、25只、56只、28只;完成審批決定的分別為:3只、1只、2只、5只、4只、17只。7月份獲批、受理數量未公告。從前述數據看來,二季度受理和決定的基金數量較一季度明顯增加。
那么,新發基金哪類最受歡迎呢?
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告訴記者,“現在貨幣基金發行比較好。”
不過楊德龍認為,“下半年,值得關注的一個基金品種是FOF基金,FOF是今年公募基金發行的亮點,公募FOF將在下半年發行,它可能會成為基民投資于公募基金的最主要的方式。”
從募集規模來看,今年新基金情況卻并不理想。
根據數據,上半年公募基金累計成立444只,合計募集規模3437.76億份,相比去年下半年減少52.20%。
華寶證券分析師李真指出,今年基金發行規模下滑,二季度進入寒冰期。二季度累計成立115只,合計募集規模僅有617.74億元,環比下降78.09%,同比下降69.93%,單只基金平均發行份額也大幅縮小至5.37億份。
7月基金的募資情況并未好轉,截至7月11日,28只(A、B、C類分別統計)新成立基金募集規模為49.27億元,多數基金規模為2億元加個零頭。
對此,7月11日,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告訴記者,“現在股票類的基金首發規模都比較小,一般就是保成立,2個億以上,平均下來可能就是四五個億左右。”
事實上,新成立的基金不但規模小,而且延長募集期的現象不少。而為了保證成立,基金公司也不得不延長募集期。6月份以來,已經有新華鑫泰靈活配置混合、新華高端制造靈活配置混合等多只基金延長了募集時間。
公開統計顯示,4月份以來,已經有48只基金延長了募集期。而今年以來,延長募集期的基金數目高達94只。
楊德龍表示,“現在市場行情整體低迷,所以股票基金的發行非常困難,出現很多超期募集的現象。對于超期募集的基金,為募集成功,基金公司可能還會繼續募集資金或者是找一些短期的幫忙資金來幫忙成立。”
去庫存完成
基金公司此前一直忙著去庫存。7月11日,相關人士告訴記者,4月底整個基金行業有375只新基金超期未募集,導致整個行業基金去庫存壓力較大。
5月份,針對公募基金超期未募集情況,監管層出新規,對于超期未募集基金產品,新規允許基金管理人自行選擇是否延期募集。自此公募基金去庫存壓力緩解。
“從實施效果上來看,方案下發兩周后,新產品招募數量驟減,基金去庫存的速度明顯加快。去庫存之后,近期新發基金又逐步回暖,7月第一周新發基金就有27只。”
一家去年曾大量上報產品的基金公司人士也向記者表示,“超期未募的基金,不再發行的,我們已按照會里要求全部注銷,現在超期未募產品已經不影響新基金申報了。”
事實上,基金去庫存,與去年委外業務高漲,為了對接機構資金,基金公司拼命報產品有關。
在去庫存后,今年委外新基金大幅減少。
“今年委外資金量確實有所下降。”上述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的相關人士表示,剛剛公布完畢的基金二季度末規模數據顯示,債券型基金二季度的規模為1.74萬億元,相比一季度的1.99萬億元,縮水0.25萬億元,降幅達到12.32%。一方面,由于近期債市遇冷;另一方面,或與委外資金的撤離不無關系。
前述大型基金業的人士也表示:“今年委外增量受到一點影響,但銀行委外需求依然存在。我們這邊委外資金有少許減少,整體規模依然平穩,今年委外對債券和貨幣更青睞一點。不過,去年那種大量報委外產品的現象不復存在,因為新增資金有限。”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