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要說A股市場上有哪些值得關注的事,那“兜底式增持”肯定是少不了的。
據不完全統計,6月份以來,已有近30家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向員工發(fā)出“兜底式增持”的倡議。
那到底什么是兜底式增持?對投資者影響又有幾何?國內知名財富管理機構嘉豐瑞德的資深分析師就對此進行了解答。
什么是兜底式增持?
所謂“兜底式增持”,就是指上市公司股票在一次又一次的下跌后,公司董事長或大股東為了表現自己的護盤決心,向公司員工發(fā)出了諸如“虧了算我的”這樣的護盤強音。即本公司員工因增持自己公司股票產生的虧損,將予以全額補償,收益則歸員工個人所有。
聽上去,這事影響最大的應該是公司及其員工,對普通投資者究竟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影響又有多大?
兜底式增持對投資者的影響
在上市公司發(fā)布的“兜底式增持”公告中,經常會出現類似以下的話:
“鑒于公司良好的基本面,以及我本人對公司管理團隊與公司未來持續(xù)發(fā)展的信心,公司股票投資價值已經凸顯,為維護市場穩(wěn)定,在此我倡議……”
這些話給人的感覺就是,大股東對公司股價是有一定底氣的,他們認為當前股價已經在比較低的位置了,所以才會拿出真金白銀來做承諾。
嘉豐瑞德的分析師表示,對于員工而言,如果公司實控人或董事長能夠信守承諾,那么響應號召就是一門包賺不虧的買賣。然而對普通投資者來說,要獲得收益還得看股價的漲勢,只有股價漲了才可能獲得收益,如果股價不漲甚至比買進的時候更低,那就是虧本買賣。
在本輪“兜底式增持”潮掀起之初,漲停效應顯著,不乏有投資者從中獲利。但隨著跟風的上市公司越來越多,漲停效應很快消失,不少公司股價很快回調,就連一些響應增持倡議的員工持股也呈現不同程度的虧損,更何況是普通投資者。
而在此前兜底式增持的案例中,也出現過同樣的情況。比如騰邦國際,2015年7月,公司董事長倡議員工進行“兜底式增持”。受此利好影響,騰邦國際股價出現了短暫連續(xù)上漲,但此后便呈現出長時間的緩慢下跌,之后的6個月內股價累計下滑近4成。
所以說,兜底式增持并不能對股價起到一個長期的提振作用。對普通投資者而言,如果要投資此類股票,關鍵還是要看基本面,并仔細判斷公司質地。因為現在有不少發(fā)布此類公告的公司存在重要股東股權質押的情況,投資風險很大。
建議投資者還是要學會分散投資,降低風險,可以配置些穩(wěn)健的固定收益類產品,如穩(wěn)利精選組合投資計劃、諾亞方舟NPA投資計劃等,均衡風險和利潤。
最后,投資者還需要注意的是,在兜底式增持的大潮中,也有公司是為了“蹭熱點”,或是渾水摸魚,甚至可能存在一定利益輸送的灰色空間,如內幕交易、變相減持、操縱股價等。提醒各位投資者,一定要謹慎投資,保持理性。